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十三钗》:有人性的人带着人性死去

(2011-12-22 22:44:43)
标签:

影评

金陵十三钗

分类: 忘书简

  今年的电影,没有出来之前一直想看,看了之后除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外无一例外地让人失望。不过相比于《画壁》《白蛇传说》,《金陵十三钗》画面上处理得很是不错,看着很觉压抑和慌乱,有效地突出了南京大屠杀的战争背景,断壁残垣,鲜血残肢……一切场景都非常有力地传达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人命最不值钱的时代。
  只是,看剧情的话,很难去给这部电影找到一个真正的可以贯穿始终的线索,也不大容易去将这个故事和战争真的连接起来。当然,我们无法否认,电影中的所有人物都来自战争,约翰是给教父做殡仪的,学生们和女人们是为了躲避强奸和屠杀躲进教堂的……但这不是一个战争片,所以,它与抗战无关。只是讲述的一个发生在南京大屠杀背景下的发生在教堂的一个故事。
  因为它只是一个故事,所以太过于注重对故事的讲述(虽然并不怎么成功),但整部电影下来没有一个能够hold住场面的主人公。伪神父约翰勉强可以算作是一个主人公,他的镜头也相当多,却不是一个饱满的形象。一开始,他自私懦弱甚至近于猥琐,日本鬼子闯进教堂,他正要躲进衣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良心发现了,穿上了神父的装备,瞬间高大无私了起来,转变的太突然太不可思议了,甚至连一点心里独白都没有。更多时候,他只是连接两个女性群体女生和女人的纽带,电影的名字也是为了表现金陵十三钗,不知道这里约翰这个嘉宾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
  再说女生和女人这两个群体,或许是我个人的心理问题,看到女生挡着厕所门不让女人进,真想上去抽她丫的;看到女人这个尖酸那个刻薄的,也想上去抽她丫的。总之,不喜欢甚至反感女生,觉得她们装清纯,都神马时候了还分神马干净不干净的;讨厌女人,在一群不经世事的女生面前也不知道保持点形象,一样的自私自利。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对女人的印象慢慢改观,总有那么几个人到底是站了出来。我从不觉得真的有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类的,他们也实在无需去改变什么女人的形象,这根本不是一两部电影能够改变的,也不是死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真正要改变的是那群女学生。
  这群女学生中,只突出了一个人物——书娟。书娟乍看是一个很乖巧的女生,然而看到她一直偷偷地观察玉墨,我总是觉得书娟有点心理不正常,而且她的眼神,老谋子说是很有内容,但是我看着怎么都觉得是一个装忧郁的人,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一个能选择和同学在一起的女生应有的开朗活泼的形象。她带领同学们跳楼,最后女人们上去了,没办法,只好说了一句:“我替你去!”于是女生们就都下来了。是的,不用死了,大松一口气,瘫倒在地上,却不想想,你不去了但是最终还是有人要替你们去啊?你们有什么权利去左右其他人的生死?甚至,在女人们说替你们去的时候连哪怕是一丁点表示都没有?莫非这是影射当前中国社会很普遍的“不要扶老人“现象?当时真希望女生们跳下去了事。
  女人们不爽了,“咱只是骗她们下来,怎么能真去替他们?”这句话是大实话,谁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呢?有人说既然说出口就不能不讲诚信(这句话不知道会不会让现在某些人汗颜),有人说姐妹们已经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了现在终于有机会雪耻了……最后终于决定去吧。于是艳情戏上演,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在这样一个沉重的背景下仍然要去迎合下观众的荷尔蒙需求,还不如就让他们抱着坐在教堂的钟楼上说会悄悄话更值得纪念。再接着,普通的艳情戏已经不能满足关注的变态需求了,重口味的情节出现了。缺了一个人,乔治说我去吧,一番纠结之后,乔治化妆成女的去了(这是最为痛心的一个桥段,不知道乔治会遭受什么样的虐待),而此时,那群女学生依然一言不发,冷冷地看着一切的发生。难道她们只知道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女性失去贞操固然可悲却不知道一个男的被QJ更为凄惨?到这里,之前女生们躲开地窖的光辉荡然无存。
  许多人评价这部电影,说是人性光辉的闪现。但是,有人性的人最终死去(约翰算例外吧),没人性的人最终逃了出去活了下来并且能够在N年之后不带一点感情地叙述这个故事,这个或许才是老谋子更深的台词?
  约翰的一句话问得很好,“众人不是平等吗?”乔治的回答也很好,“只能这样。”只能这样是哪样?很简单明了,就是妓女去死。可是,学生是人,妓女就不是人吗?一群有人性的人死去难道不比一群没人性的人死去更值得惋惜?或许有人会说,假如妓女不去死也不能成就其伟大,的确如此,妓女必须死了才可以显现出人性的光辉,不过及时是妓女们没死,她们也表现出了替女生去死的美好愿望,也可以称为伟大。但女生们的表现也实在让人不易接受——没有感恩,没有挽留,没有惜别……假如要表现人性,完全可以让女生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妓女们消失,比如说把女生一个一个都敲昏,等她们醒来发现已经出了南京城,这样至少能够让人接受。
  不过这不电影也不是乏善可陈,至少几个小人物的塑造还是很好的。乔治,尽职尽责,勇敢,虽然打心底是看不起妓女的,但是最后能够挺身而出,也是很不错。书娟的父亲我个人觉得是刻画得最好的人物,他为了自己的女孩做了汉奸,矛盾之中让人不生痛恨反而觉得这位父亲可亲可敬。长谷川,一个被战争机器推动的螺丝钉,以一曲民谣表现出他的厌战,在面对约翰的质问时也选择了沉默,但他最终还是无力抗拒,表现出战争中个人的无奈。佟大为,一个国军官兵,身为军人,也算是对国家尽职尽责,为女生和浦生所做的一切,又不乏内心的温柔。尤其是豆蔻,妓女有情啊~
  总结这部电影,有人性的人带着人性死去,没人性的人背弃人性苟活。岂不痛哉!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