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赵氏孤儿90后大学生杨枫河南师范大学娱乐 |
分类: 忘书简 |
《赵氏孤儿》:半部好电影
◇杨枫
古代文学课上,老师刚讲过元杂剧中的《赵氏孤儿》,晚上,就从同学那里拷贝到了期待已久的电影《赵氏孤儿》。看完之后,两相对比,大体看来,电影比杂居更为复杂一些,凸显了人性和内心的矛盾冲突,但除了拍摄场景、手法运用的很好,剧本是相当失败的,只能算是半部好电影。
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一部历史剧,主要依据《史记》创作。剧情大概是这样:春秋末年晋灵公昏聩,武将屠岸贾擅权,将大臣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驸马赵朔亦被逼自杀,。赵朔妻子在幽禁中剩下赵氏孤儿,被赵朔门课程婴偷偷带出。屠岸贾得知后,下令屠杀全国所有半岁一下婴儿。程婴为保赵氏血脉,与老臣公孙杵臼商议,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公孙,顶替赵氏孤儿,然后出首,揭发公孙收藏了赵氏孤儿。结果程子被杀,公孙自杀。程婴被屠岸贾收留为门客,所携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认为义子。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之以真相,终报大仇。
在电影中,屠岸贾和赵盾两方,已经没有传统那种不是好就是坏、好就是全好坏就是全坏的简单的是非观念,屠岸贾擅权,赵盾则是跋扈。赵朔带兵回来,在朝堂上,晋灵公不喝酒,赵朔说:“不喝就不喝!”完全是一副意气用事的黄毛少年,而不是一个得胜的将军。再前面的赵盾逼屠岸贾吃下石子,也足以说明赵盾的残忍。如此以来,赵氏一族让人拼却老命也要救孤的原因已经消减很多。难道一个嚣张跋扈的权臣的遗子会受疼爱吗?
赵氏好友公孙杵臼,虽然说是深明事理,却有点难以令人接受。为了存赵氏一脉,算是半强迫地逼程婴妻认命献出自己的孩子。权臣谋私,公孙肯定是能够遇见到程子会死在他父母面前,但是无动于衷。从赵氏好友身上,也侧面反映出赵氏的跋扈。
由此看来,赵氏得到拥护可能仅仅是打了胜仗这个原因。而在电影中,程婴是一个郎中,不是赵氏门客。但如此以来,程婴救孤已经基本上没有“义”的存在了,刚开始的只能称作是于心不忍,后来的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完全是被逼无奈的。
但事实也并非如此,我们清晰地看到后来程婴也开始为了自己的一己私仇去将赵氏孤儿推进火坑。“义”在此又少了一分。
在影片后半部分,基本上只剩下屠岸贾、程婴、程勃和疤脸四个人。这个时候的屠岸贾反而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非常喜爱程婴。同时缺少了关于朝堂政治的表现,屠岸贾的形象似乎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翻盘。尤其是后来程勃被围困,喊“干爹,救我!”他还是一马当先地去救了,而这个时候,他已经猜测到程勃就是赵氏孤儿了。
屠岸贾难道这个时候忽然变得那么和善?如果他变和善了,这个过程是什么?但这些电影都没有说。
两个小时的电影似乎有点容量不足,也有可能是为了赶贺岁档,但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再补充一下,细致地反映一下屠岸贾灭赵氏全族之后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的变化影响。而不是寥寥草草地结束。
反观剧本,杂剧虽然简单了一些,但是没有逻辑和人性上的“不可思议的冲突”,反而更胜一筹了。
20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