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言大学生活之二】大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

标签:
校园杨枫90后诗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化大学生大学 |
分类: 陋室铭 |
【疯言大学生活之二】大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
◇杨枫
有时候会想,那些“睡衣女”是不是从来、根本就不担心被人看了去,甚至是认识的人。也难怪,大学之大,人数之多,谁认识谁呢?遇见认识的男同学的几率能有多大呢?那个男同学把我的“窈窕身姿”说给其他人听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前几天,和好友junley出去“腐败”,好友带着他女朋友小静。路过校门口,一名警察正一脚伸进警车,准备离去。警车临近的一个灯柱上,一名男生被反手拷着。小静有点反感,“这警察咋能这样?”
我们边走边回头看,本来要上车的警察又退回脚步,去检查了手铐,才又上车,驶入校园里面。校门口几个保安正在谈论,一名保安说:“他们是一伙,正偷车子刚好被撞见,就抓住了一个,其他的都跑了。”那个男生的脑袋深深地垂到两腿之间,也不知道此时的他是何想法,会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悟。
女友也有点不忿,“小偷也是人啊!”
“可是,不这样,能怎样,难道要带着他去追其他的人吗?周围又没有什么屋子。只能先把他拷在一个不易逃脱的地方。”我说。
女友和小静都不再说话,junley忽然说:“这些人,有时候只有让大家都知道他,他才会改。”
女友想起了《暗访十年》里的一个故事,“也对啊,暗访十年里那个记者在传销窝里的时候小册子丢了,后来才知道是一个江湖高手忍不住手痒什么东西都偷吗?”
“偷”的习惯就真的如此难以改变吗?
在《乡土中国》中,好像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乡村是熟悉的社会,从你出生到你老死,村子里的人都看着你,你的一切,甚至在两岁的时候在谁家炕上拉了一泡屎都会有人知道有人记得,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是熟悉而又亲切的。
现代人已经开始讨厌那种本来没有丝毫恶意的村妇叙谈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在他们口中传说一遍都会扩大几分影响,然后妇孺皆知。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在村子里长大的人,犯了一件错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也不管这件错事是大是小,都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村子里的人时时感觉自己被盯着,始终无法逃脱村子人的影响,为了避免“失足”之后不得不背负的“舆论”压力,大多数人选择了老老实实做人,即使名声不佳,但是“犯事”的总是极少的。
相对而言,城市就是一个陌生的社会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这个城市里你一个人都不认识。只是时常交往的,往往居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即使是邻居,对面很多年还不知根知底甚至不认识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某天早上,你急急忙忙赶去上班,坐上公交,周围挤满了人,你却一个都不认识。陌生的环境给了人“犯错”的无形动机——我扔一点垃圾,谁知道是谁扔的?即使知道是我仍的,他知道我是谁吗?他在背后指指点点,随便他去,反正谁也不认识谁,在乎他的看法干嘛?小者如是,大者亦如是。碰见熟人?这个城市几千万人口,碰到的概率,百万分之一都不到,我不会那么倒霉吧?
可怜又可悲的是,有不少大学生也抱有这种思想。学校每年都会有同学的钱包书籍在图书馆丢了的,学校图书馆必须凭借一卡通才能进入,虽然不排除某些比较猖狂的小偷先偷一卡通再进图书馆偷东西,搞了连环作案,但还是本校学生作案的可能性大。也常见某些情侣在校园里丝毫不顾忌地上下其手。——谁认识我呢?就如同前文说到的,穿睡衣晃荡在学校可能具有的心理动机一样。由此看来,“偷”的习惯不是不可以改变,而是实在没有必须改变的动机。
陌生的社会在社会文化上的一大弊端就是无法给以社会人以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压力,倘若个人道德再败坏,发生犯罪案件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能会有人疑问,法律难道不会有一点作用吗?我不否认法律的作用。但以中国的现实、传统来讲,大多数人犯罪前想到的恐怕不是刑法的处罚,而是别人知道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家人该怎么办,而在陌生的社会里面,因为人的不相识,后者别无限度地削弱其影响。同时,道德更有利于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发生,法律更多的是对犯罪的行为主体施以惩罚。
只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大学,毕竟和外面的社会不一样,而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小社会。不大的主要活动区域里面,有你的室友,有你的同班同学,老师,甚至是以前的同学。还会存在一些你不认识对方但是对方认识你的人。也许你正自我安慰道:“反正没人认识我。”的时候,你的所作所为就已经满校皆知了。
所以说,还是自重自爱一些比较好。而且,即使是作为“陌生的社会”的城市,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遇到认识你的人,即使没有认识你的人,还有法律的制裁。六个人就能联系一个地球,你就能保证不会有某些“好事者”(不是恶意,而是从被人肉的人的角度说的,故加引号)一点一点地“人肉”你?
写到这里,想起了高中的一件事。那是高二,刚开学,彼此都不熟悉。开始的一个月,班内不停的丢东西,贵重物品都有可能丢,甚至某个同学放在文具盒里的几个硬币都被偷了。大家都不知道是谁,直到某一次我们宿舍的东西忽然丢了一些(我们当时住的是大宿舍,全班男生都在一个大屋子里,下学期宿舍楼建成才搬走),次日熄灯前,一个同学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谁,大家在一个寝室就是兄弟,希望你给自己一个机会。”
这话多少有点模棱两可,但是联系实际倒也容易理解——那时被盗现象严重,所以即使晚上很热,也都是锁上门的。但东西被盗的那个晚上,寝室门没有被破坏,自然可以判定是寝室人偷得。究竟有没有人目睹就不知道了,不过真要一个一个排查,20多个男生,也没有多大难度吧?
几天之后,寝室西北角的小隔间里,班里男生所有被盗的东西都出现在那里。大家都没有谁再去追问到底是谁偷了东西,整个高中下来,也就数高二时同学关系最融洽。
不过在现在,即使是在同样是学校的大学,这种做法也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了——谁认识谁啊,谁甩你啊!
大学作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个人道德尚未沦丧的,社会道德的重建也是比较容易的,如果能先重建大学的社会道德,由大学生带动,社会道德的重建或许会容易很多。可惜,现在的大学反而成为道德败坏事件的发生地。不亦悲夫!
2010-12-13
下篇预告:
【疯言大学生活之三】你不是为你一个人活着
陌生的社会无形之中给人以犯罪的自由,也常常给人孤苦无依之感,所谓寂寞,也不过如此——当你走上大街,身边人来车往,却无一相识。心中的苦闷忧伤不知道说给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得以排解?借酒浇愁,谁与对饮?环顾四周无相亲,少人劝慰,不得宣泄,又或一时冲动,飞下高楼,一休百休。
……敬请期待。也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思想的交流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