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河南师范大学校园一点灯河南师大报大学生杨枫成绩能力 |
分类: 陋室铭 |
成绩也是一种能力
◇杨枫
成绩与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笔者看来,无论是坚持哪个更重要的,无非都是给自己寻找一个心理安慰而已。成绩差的自然希望能有一个理由来说明自己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其他方面孜孜不倦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成绩好的也需要这样的一个理由来说明自己同样很努力,书本上也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学习。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一个学生,当成绩上差人一等的时候还是会不由地内心惶惶;成绩好的,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想到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时也会不可控制地生出一丝焦虑。
而不管是大学周边还是网络上,“能力至上”的理论一直都占据上风。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周围,成绩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是前十名、前五名甚至是前三名,日常学生老师所关注的成绩的范围,至多到了前十名,十名之外,也都很自觉地闭口不谈自己的成绩——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到现在长期的关注模式已经使我们的思维发生了惯性,理所当然地认为前十名才是成绩好的,第11名成绩就是差的。由是而言,成绩好的不过寥寥无几,成绩不好的永远占据着大多数。出于给自己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的需要,“能力至上”理论占据上风根本就是想就不用想的事。
但我们并不是就要据此否认“能力至上”。大学的目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无非是让你获得学习的能力、处世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在大学里“能力至上”也是理所当然,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成绩也是能力的一种,所宣扬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缺席的“不健全的能力”。同样来说,成绩好的也并非没有能力,至少还有“学习能力”而且这个能力,而且能力的高下从分数上得到了证实。
而能力的高下之分实难判断,更没有类似于考试之类的能给出一个分数,来立判高下。宣扬“能力至上”理论的人,应该都是带有一种对成绩排名的厌恶,但又希望自己能进入前几的心理,对成绩优异弃如敝履又趋之若鹜。
倡导“能力至上”的往往会说“成绩好的办事能力不怎样”“只会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会?”的确如此吗?
不可否认成绩好的人群中的确会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开窍的人,但是能够早晨坚持五六点起床晨读、认真学习、勤奋刻苦的人会是一个不优秀的人吗?至少,他身上有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等这些可贵的品质,甚至还能够独创性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难道我们还能说他“榆木脑袋”吗?
从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被抢着要的现实中,我们也应该知道,成绩好并不一定能力就差,要不以商业利益为中心的企业为什么为要他们——难道等着他们企业浪费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让他们“开窍”?
学习能力加上课外能力,才是立身处世的“尚方宝剑”!
2010-12-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