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学的一点看法
(2010-03-19 10:50:08)
标签:
校园文学文风情爱河南师范大学杨枫纯文学杂谈 |
分类: 陋室铭 |
最近总是听同学说文科生酸,写出来的文章酸不忍读。这个问题是的确存在的。但是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错。
他们口中的酸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真的肉麻什么的,我相信一个正常的学生是不会把肉麻写进文学作品中去的。只是过多的人沉迷于爱情这个题材,造成整个校园文学几乎除了爱情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写了。重复的东西总是会引起审美疲劳,虽然说爱情是文学永远的主题,但是过分地关注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厌恶。
有一个朋友这样说,我们认为的出色的作家的作品以及名著,几乎都是与爱情有关,看后唯一的感觉是没劲、恶心。由此总结出来每部作品必有情爱,却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文学中,关于情爱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更多的人把情爱写进日记而不是拿出来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同龄人笔下书写的东西更多是抒发个人的一些情绪,比如空虚、寂寞、无聊等等。这些情绪带有共同的特征,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过于关注自己。过于关注个人的东西就会失去更多的读者,在这一点上,并不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梁衡说道,一个作家应该自觉地承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的校园文学缺乏的正是这样的精神。从这一方面说,个人对文学创作的关注范围和风格也有很大影响。但是我们也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个人身上。要知道,现在我们所听到的“酸”之类的字眼,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文风和“伤感文学”。
在我国魏晋、南朝、南宋等时期,奢靡浮华的文风都是很盛行的,这在现在看来也可以说是“酸”。这是时代的原因,而不是个人的原因。但是出现的豪迈苍劲的文风也不是个人之力完成的,一种文风的出现总是带着时代的烙印。我们做能做到的,只是在这种时代的潮流下发出自己的呼声引起大家的注意。
大家知道去年汶川地震时中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井喷现象,这说明现在的人并不是不关注社会,而是社会缺乏引人瞩目的事情激发人们心中的感情。每天社会上都会有很多的新闻,久而久之就会麻木,不再能激发写作的灵感。
要繁荣校园文学,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的同时,还要有的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院和社团都会举办征文比赛,但是稿件的质量一直都不高,没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现。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缺乏必要的写作训练来使他们尽快摆脱高考作文的写作模式。同时,写作课的地位一降再降,除了传授一些基本无用的写作理论知识以外基本没有有效的写作训练,同学们的写作业缺乏动力和拉力,造成写作水平的难以提高甚至下降。
听一位写作课老师说,他们上写作课的时候一周至少有一次集体外出采风的活动,回来后再进行写作实践,并在一起评比,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而现在,写作课减少的同时,同学们也渐渐与周围的人缺乏交流,写作渐渐成为闭门造车。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势在必然。
所以,在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写作训练,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繁荣校园文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