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作文讲评专题讲座

(2010-10-12 20:07:38)
标签:

美德

静水流深

提示语

细雨

湿衣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叙事者

              作文讲评专题讲座(2010.10.10)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提示语)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请你根据自己阅读这两句诗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题目特征 : 供材料作文

题目构成:  材料——提示语——要求

材料的特点:诗句 

提示语的作用:帮助解读材料,在立意上起导引作用

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立意

1、 置“材料”于不顾,信手写来,所写内容与所供材料风马牛不相及(试问:提供材料有何意义?)

2、 置“提示语”于不顾,曲解材料意思,对材料的解读给人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之感(试问:提供提示语有何意义?)

3、 没有全面理解题目,而是揪住题目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进行立意,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比如:只揪住“细雨湿衣看不见”一句,立意为:不能忽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注重积累等//只看到了“春天”一词,就泛泛地写春天;只看到了“境界”一词,就大写特写各种境界……

立意示例       

    1.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默默奉献,大音无声,大爱无言,真水无香,静水流深

     2. 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淡泊名利,不张扬、低调做人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 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身处寂寞,耐得寂寞,有所作为。

     4. 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立意失误举例

1、细雨闲花喻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 谈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3、细雨闲花——暗箭难防

4、要懂得“忽视”, 谈专心致志、忘我境界

5、谈宽容大度

6写寂寞者,立意肤浅。纯写寂寞,没有写出寂寞之后应该如何,面对寂寞,人们应该怎么做。

7.反弹琵琶类,不建议选用此立意,因为结合整篇材料可以看出,材料的倾向性较为明显,那就是倾向于恬淡。“润物不能无声、推销自己、高调做人、生当扬名死亦壮烈、让世界知我”这些立意显偏颇

8.赞美春天类,泛泛谈春天的美好品格,没有扣住两句诗的意思谈春天的美好品格。

9. 不被看见,听见喻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享受生命是一个很美好的过程,苦难造就成功,身处底层一样可以创造价值,学会等待。

赏析一:

题目:《静水流深》

开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是细雨无力,亦非闲花太轻,这是力量的另一种展现;不是细雨寂寞,亦非闲花颓废,这是一种淡定的心境。就如同静水流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淡定的心。

结尾: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让我们常怀一颗淡定的心,在安静中孕育力量。

    静水流深。

 

(二)行文结构

1、  题目:漏写题目//题目拟定草率、应付(如照抄两句诗)

建议:①若写议论文,最好拟定“观点式标题”而不选用“论题式标题”

举例:《六国论》论题式标题

     《弊在赂秦》观点式标题

②若拟定了“诗意含蓄的标题”,一定在第一段中进行解释。

举例:取题《人淡如菊》就需要在第一段中对题目做出解释

2、  所写内容虽合题,但通篇不提材料

3、  段落设置不合理,偏长,给人繁冗啰嗦之感;段落设置太短,会给人碎感。

供材料议论文行文结构的一般套路

(先进入框框,再跳出框框;先死后活)

第一段:概述材料,亮明观点(≤100字)

第二——四段:提出2---3个分论点,分析论证总观点(正反对比论证、例证法、引证法等)(每段≤250字)

最末段:重申观点(≤100字)

来自学生的困惑:

   提出观点之后,不会拓展思路,写不够800字。只能一段一段硬凑。自己都觉得凑得难受。

我为你支招:

思路拓展方法——三问成文法(3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大树开叉法)

  拿到一篇文章,先考虑在3W中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哪个,找出第一个问题后,再找第二个需要回答的问题,通常回答两个问题就可成文。

举例1比如以“喜欢”为题写一篇文章。

观点表述:我喜欢我的校服。

思路拓展:你最需要回答的问题(别人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

                          款式

是什么—发散思维          颜色

                          质地

 

                     款式—适合身份、体型

                     颜色—适合年龄、肤色

为什么—发散思维     质地—对身体有好处

                     价格——适中

举例2  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观点表述: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思路拓展:为什么,怎样做                                

 为什么?

                                      古代

       自然界中的动物——社会中的人

                                     现在

                对亲人

怎么做?       对对手 

               对陌生人

 

 

             (三)关于文中引用的事例材料

     文中引用的事例材料贫乏、陈旧,缺乏生动、鲜活、富有时代感的材料

来自学生的困惑

   一到写作时,听过看过的材料想不起来用,就连已背过的材料也用不上,觉得组织不成很好的文字。积累了却用不上致使自己积累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

原因分析

   材料尽管听过、看过甚至已背过,但对材料缺乏自己的思考,没有思考过的材料永远都是别人的,因为你没有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过它,你没有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过它,你脑子里留下的就只是一堆汉字,没有真正触动过自己的东西,一则不容易记住,即便记住了,也印象不深,当然也就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材料的积累不单是动手、动口,更要动脑、动心。

以身示范:     让心灵成为一个动词

                  ——写在阅高考作文之后

 

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了作者引用的美国杜威的一句话:心灵是一个动词,一个积极的动词,一个积极的寻求的动词,一个积极的、寻求的、自组织的动词。

 

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也激起了我想要言说的强烈欲望。高考阅卷已结束了不少时日,但每每想起自己阅过的那好几千份作文试卷,自己内心的感觉就如酷暑天气偏又遇上汽车拥堵,甚是不爽。

 

一个问题一直在脑子里拥堵:全省的考生中究竟还有多少个孩子在用自己的心灵读书?孩子们除了读语文课本之外究竟还读不读其他书?倘若读,又在读哪些书?

 

可回想自己看过的好几千份全省考生的作文试卷,却让我心生悲哀:只有不多的孩子在用自己的心灵读书,只有不多的孩子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那么多试卷,那么多考生,阐发的观点或相同、或近似,让人感到亮眼和震撼的观点太稀缺了;那么多试卷,那么多考生,所占有、运用的材料或相同、或近似,有些人物几乎被用烂了:古有李白、苏轼、司马迁、屈原、陶渊明,外国的有爱迪生,当代的有暴走妈妈、李灵、张正祥。

 

从材料的运用中我们看得出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到了学以致用,比如学生拿这些人物的事迹作例证:李白、苏轼、司马迁、屈原、陶渊明;对当代的新闻时事也是关注的,比如以这些人物的事迹作例证:暴走妈妈、李灵、张正祥。这些都值得肯定,但在被肯定的同时,也给了我千人一面的单调和雷同之感,看不到丰富多彩的材料,也看不到对材料个性化的解读。

 

这不得不让我思考:有多少个孩子还在自觉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多少个孩子除了阅读语文课本之外,还在用自己的心灵找寻可读的书籍?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多少自我心灵的参与——反思、追问、思考?心灵对他们而言是否就是一个下了岗的、被闲置的名词?

 

他们除了读语文课本之外,课余时间是不是在狂背“名言警句大观”“高考满分作文”这些纯为应试而用的书籍?有多少孩子还在阅读经典?有多少孩子除了阅读休闲杂志外还在阅读成册的书?又有多少人认为不能立马用到考卷中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闲书?有多少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又有多少人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考试作文而用?

 

倘只是读这样功利的书,倘只是这样功利地去读书,心灵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动词,孩子的心灵就永远不会成长,不会丰盈,就只能走向幼稚、单调、逼仄和狭隘。

 

只有不读功利的书,不功利地读书,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做一个好读书、读书多的人,才算是进行了个性化的心灵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丰富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心智,才能真正实现下笔如有神,实现应试作文的“无为而治”,才能真正在考场作文中见到丰富多彩的美。

 

用自己的心灵去找寻可读的书籍,让自己的心灵参与读书,去反思、去追问、去思考,孩子们才能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才能滋养心灵,增长智慧。不能让心灵成为一个动词的阅读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当读书完全变成了功利行为就起不到滋养孩子心灵的功效,不仅不能滋养甚而会损害孩子的心灵。

 

当读书的目的只为写好那一篇考场作文,这么单一功利的目的势必会影响孩子对读物的选择,也会使孩子在阅读时更多地去关注写作技术方面的东西,读书的快乐与美好也就很难体会得到。正如我们吃东西只为填饱肚子解肌而吃,就顾不上品滋味,也品不出滋味。营养健康也就无从谈起。

 

用自己的心灵读书,让书滋养自己的心灵;读他人的书,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脑才不会变成仅是汉字的储存柜,我们的心灵才不会仅仅成为他人文字的免费停车场。我们应该享受书籍如同享受精神的盛宴,我们应该让自己在享受了精神盛宴之后变成心灵的富翁。

 

最后我想把我读到的一段文字说写给大家: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无数诚实的灵魂在相互找寻,相互渴望在宁静的夜里倾听对方的声音,无数次甘于沉迷,甘于在那些真诚的灵魂与文字面前把完全真实的自己交出。我也常常被击中,被慰藉,被温暖的感觉包围,多少次在心里大声呼喊:这就是你吗?这就是你啊!一旦找到了你,我就义无反顾地奔向你。那是暗夜里的一抹星光,是冬日的艳阳洒在洁白的雪地上。我迷恋这种风景,不能抗拒这种渴望。这些年我正是怀着这种深深的迷恋与渴望,一直在这样读着。

 

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这样读着!而不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读优秀作文选,我多么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是读着优秀作文选长大!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在阅读时让心灵变成一个动词!只有进行这样的阅读,我们的孩子才能写出有自我心灵参与的个性化作文!

 

                                       2010、7、5

 

                          健康 恬淡 充实 简单 激情

                                ——写在岁末

站在岁末的门口,倚门回首,我写下了这几个字:健康、恬淡、充实 、简单、激情。

2009,我心境恬淡,身体健康。2009岁末回首,最令我欣慰的是:我终于又一次安全过冬了,我为自己的健康表示祝贺,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足够的信心。多年来几乎每个冬日都因身体不支要蜗居在家,于是每见树叶掉落,冬日即将来临之时,心就感到惊悸。可每每惊悸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回想那些冬日对我来说是如此漫长,如此难捱。可连续两个冬日我都健康快乐地度过了,我真感到欣幸。

身体的康健源于心态的恬淡。当一个人的内心少了一些挣扎,少了一些强迫,少了一些焦虑,少了一些功利;多一点舒泰,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恬淡与从容。从容做人,从容生活。内心就会收获安宁与自在。所以自己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疗心就是在救身。

2009,我生活充实,快意无比。我上着两个班的语文课,感觉快乐大于疲惫。职业的幸福感来源于精神的愉悦。从高一孩子们跟我学习,看着他们一天天学习的进步,看着他们一天天思想的成熟,我觉得我在做着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2009,我不仅生活得有意义,我还生活得有意思。我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寻到了乐子。我有了自己的博客,我写我博。我写博文,没什么功利目的,全为愉悦自己。我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精神寄托。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师 ,我努力为别人活着;我读我喜欢的书,我写自己愿写的博文,2009,我快乐充实地为自己活着。

2009,我简单,我快乐。生活中多多运用减法,学会把生活化简,凡事不再过分追求完美。学会分辨什么事情该认真,什么事情该糊涂。生活中的琐屑事情,不要跟别人较真,也勿需跟自己较真,难得糊涂了,心灵就平复了,就能造就一个简单快乐的自己。2009 ,经常在我脑海里闪现的是这四个字:人淡如菊。2009 ,我是朝着这个方向来修为的。

人淡如菊,这是我做人境界的最高追求。但淡并意味着缺失激情。2009和2009以后的日子,我会恬淡而又激情地活着。恬淡是我的心境,激情是我的活法,心中有爱,就有激情。生活中没有了爱,生活的天空就成了阴霾,生活中的人就不再可爱。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活得生动精彩。

2009,我为自己喝彩;对2009以后的日子我充满了期待。

                            2009、12、31上午8:00—9:00

学生评语:文章朴实无华,从容中彰显智慧,这是真正为自己创作的文章。愿你在这份恬淡中感悟生命的轻盈与纯美。——李晓松

标题凝练,内容充实,体现了您内心的淡泊、安宁。——聂照宇

文章给人以恬淡、淡泊与舒适之感。每个人都活着,但相信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活着。活着即是生活,简单地活过,真正地活过!用心经营生活,无悔此生!——李彤

 

 

                      我的2008

那天在办公室,同事说:你今年不错。是的,今年对我来说的确可喜可贺——我没有生病,安全过冬。

最近几年,每个冬天都要因病在家蜗居近一个月。有病在身,情绪低沉,觉冬天是如此漫长,如此难捱。今年却一直精神抖擞,这令全家人欣慰。所以尽管元旦已过近半个月,我觉还是应该写下一篇迟到的《我的2008》

2008一过,我步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回忆自己的2008,是平和的心态造就了自己健康的身体。四十不惑,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拯救自己的身体。失却健康的身体,苦了自己,累了别人。所谓平和,就是能用淡然的心态去接受一些事,去承受一些事,不管这事是喜是悲。淡然了,夫妻间的相处就有了更多的宽容与接受,身为女人就会少一些河东狮吼,就会少一些面目狰狞;淡然了,对孩子的要求就会适中,就会少一些强权与虚荣,就会少一些数落和牢骚;淡然了,对工作就会多一份自觉地投入,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投入;淡然了,工作的目的就不是求谁承认,而是求自己惬意。淡然了,才能如李国文所说: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用淡然为自己化妆,或许能添别样的美丽。

记得那天回老家,回来的路上,9岁的儿子突然冒出一句:人家不是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吗,以后我就叫你“豆腐渣妈妈”吧。儿子不乏幽默细胞,嘻嘻地喊我“豆腐渣妈妈”。看儿子的表情,听那口气,倒不是笑嘲我这个老妈有多么丑陋。但与教他们的年轻靓丽的老师相比,我何其老矣!容颜的逝去,这是施什么魔法都挡不住的东西,但修一份淡然平和的心态,这是给自己心灵化妆,这是为自己的心理美容,这会让我们收获一份由内而外的美丽与香醇。有了它,内心就会少一些奢望与苛求;有了它,内心就会少一些焦灼与抑郁,疗心就是在健身。我想这是这一年我安全过冬的最大因由。

看元旦前后电视中的好多节目,都在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总结2008。2008带给了人们太多“想不到”,从新年伊始到岁末 ,想不到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都来了。从冰雪灾害到大地震,从大地震到金融风暴,自然、社会给了人太多的考验,从惊惧到抗争,从抗争到平和接受,人正是在应对想不到的事情中,成长了自己。人的本事与能力更多是体现在应对突发事件上面。受过挫折的麦苗才会长得更加壮硕,受过打击的心灵才会更加柔韧,遍尝过酸甜苦辣的口,才能品出生活的真味。承受过太多的人才能更加练达、温婉与敦厚。

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心怀感恩,感谢上帝的所有给予,学会接受,学会承受。相信受过难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品味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才能更加珍视温暖与幸福。

用2008的心态去迎接未来,我对自己说,我对我的祖国说!

                                                   2009、1、12

                   建议:会积累,乐积累,勤积累,多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