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2019-06-13 20:58:04)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摘要:  

       二类永动机是否可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否正确的问题,科学界一直有争议。对于二类永动机定义有这样一句话:另外有部分推论:比如热辐射:恒温黑体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相同,且在加入任意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不变。而本文阐述的观点就是:通过,光学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实验,都证明了:热辐射光:在加入特定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辐射强度是变化的。由此在这方面证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误的,二类永动机是可行的。而投入实用也不困难。

    前言

       很多年前我就认为,二类永动机是可能做出来的,于是乎,在1993年.,意识冲出现了一次动,就开始了研究,在2010年3月,我终于证明了是成功的。但是,由于这个题目太大,历史上多次出现虚假,谁都不再相信,”狼真的会来‘’,尽管自己想了多种方法,进行了多次努力,但是依旧浮不出水面。为尽快纠正这条科技的历史错谬。本文再谈,回顾最开始的证明过程,力求将这个问题,说的更透彻一些,使得二类永动机这个大项,能为正统科学界接受,早日为社会服务。

    一、很简答的光学实验装置

这是我2009年的一次实验,到现在已经十年了,该实验得到了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实现二类永动机的证明基础。

具体是:设计装置,用可见光实现了‘’散射面光源‘’,是可以聚焦的,由此证明了,在一个同等辐射环境中,通过光学装置,可以使得,散射的辐射光,再分配通过特定的光学结构,可出现了不平均分配现象。这一实验结果,就否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可制造出二类永动机。

360百科中,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有这样一句话:另外有部分推论:比如热辐射:恒温黑体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相同,且在加入任意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不变。

而散射光,就好比,物体散射发出的红外线(一般物体,在负273度绝对零度以上,都发射红外线的热辐射)。可见光与红外线同属于电磁波的一大类,而具体的区别,就是波长不一样。一般物体,如果温度高,发射的电磁波的波短,反之温度高发射的就波长。一般高到500度以上,波短就是可见光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而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0μm之间,通俗比喻,即物体温度低也发光,只不过,发生是波长的红外线,人多眼睛直接看不到而已。

由上所诉,如果证明了,散射光可以聚焦,就可证明,热辐射红外线光的发射面,也可以聚焦,可以得到,比原来面,更高的辐射量。这也就推翻了热二定律说的:且在加入任意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腔内任意位置及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不变。可重新定义为:腔内位置在特定的光学性质的物体时辐射强度会变的。

黑体辐射面,如果能聚焦,就会产生辐射能不平均分配情况,即出现温差,即在一个恒温系统中,重新产生温差,也为逆熵,这样就可以利用单一热源,就属于二类永动机了。在一个恒温系统,重新产生温差,利用温差转换能量形式,汲取环境的热能,而转变成其它能源方式。如将环境空气降温,变成电能输出,供我们用电等。

这个问题我从1993年就研究,经过很多次实验,在2009年,终于在可见光形式中验证出来了。 

在这十多年里,我走了很多弯路,搞了很多方案与模型。首先是在2008年底,我在理论上,确认了,我叫二合光原理,明确证明了,存在不平均情况。

1 为我做的多种形状在可见光,实验的模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1

 

下面就结合图,谈一下,当时的这个装置实验情况: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2

该装置主要是一块发光板,是面光源,类似一面发光墙,而不是灯泡的点光源。该装置下面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光电池),链接一个电表(测量电流电压都可)。

2的实验,这个面光源照射下面的一块太阳能电池板。这时观察电表,显示有电压,可到,45%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3

之后,开始,第二步的实验,见图3

该实验,是该装置,在面光源照射下, 加了一个反光碗(当时用手电筒的反光碗代替),观察电表,显示结果,有电压,但是电压,没有明显变化,还是45%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4

之后,开始,第三步的实验,见图4,中间加了一个圆锥的透明体,测量显示,有电压,但是电压,没有明显变化,还是到,45%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5

之后,开始,第再步的实验,见图5,中间加了一个圆锥的透明体与反光碗组合。测量显示,有电压,但是电压明显增加,可到,60%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6

             6是该装置,立体图示意。

      这个实验,由此说明了,散射光面,经过本装置的特定的光学结构,会有聚焦作用。辐射强度,可以高于,原来的,面光源。

说到这里,读者会问,这个过于简单了吧,为什么,前人没做到。这个实验看上去简单,但是找到它,也不那么容易,这个题目,上面讲了,我在,1993年,我就开始研究,到了2009年,才找到了,从理论证明可行的方法。

      二、在红外线热辐射方面的证明

上面的这个实验,只是在可见光方面得到了证明,但是放到,红外线范围内,是否一样呢,还需要确认。由此我继续研究。后我在网上,(天津邮购),买了一块溴化钾晶体,进行手工成型,打磨,抛光。进行在黑体辐射的红外线,下实验。

这是我20103月的实验,将能透过可见光的材料(有机玻璃,即亚克力材料),换成了‘’溴化钾晶体。因为有机玻璃,对物体常温发射的红外线,基本是不透明的,即是黑体。而溴化钾晶体,对物体常温发射的红外线波长,有很好透过性质,即透明体。
   
实验在一个恒温系统中,力求重新产生温差。我也称《热辐射二极管温差器》的一种结构。
见下图说明: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7

       7实验装置为,用一个大鱼缸,里面装个小鱼缸,中间套层加水。实验装置放到内缸中。
用的是,电子体温计,由于体温计要在人的体温范围内,这样是放到一个大的保温箱中,一开始就加的是温水,还加了一个电热坐垫,来增加温度,在37度左右时候。开始测量。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8

上图为,该装置的结构图,主要是一块圆锥的溴化钾晶体,在反光的周壁中,聚拢红外线,向一面集中。


       
8下为,该实验装置,还有个细节。就是温度计。要涂层黑色,用最薄的聚氯乙烯薄膜(最薄的在用手撕成最薄的),包上5层。达到透过红外线还保温作用。可使温度升高。

 测量结果,两口得到0.1度左右的温差。


          研究在继续,后来,我又改进实验,用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模型。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9

10是,做第一种装置,是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的。这个有0.3度的温差。是送人实验的,其中淄博的一家小公司,要走后,经过测量,得到了验证。

   
上面实验注意,如果在沿海城市,湿度大的,由于空气潮湿,导热好,验证出来,温差小,或者验证不出来。由此实验,要求空气湿度,在30%以下。

在做很多的模型中,做的最好的,温差过了1度。这样我认为,已经确认完成,就基本完成了家庭实验。以后想换平台,力求得到社会承认,早日投入实用。

 

三、开拓应用

 

       上面装置,经过改进,图11是经过改进,可以增大温差,这个改进的,可以得到0.3度左右的温差。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10

        继续改进,串联温差墙的方案。多级叠加,可以得到很大温差。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11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12

 

把这多个并联、串联,就可以得到,能量大,高温差的装置,见图11,图12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

13

13,是可以利用温差,产生电流装置,装置发电示意。

       由于在一个恒温系统中,产生温差,加个温差电池,就可以发电。电流输出后,系统降温。但是环境的

温度又补充进来。即把环境(如空气)的热能量吸收,变成了电能。这也是二类永动机,利用单一热源的原理。

综上所述,二类永动机,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已经做实。希望有识之士,能共同研究,二类永动机,为人类更好的解决能源问题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