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十年前地摊上的淘宝捡漏,到练就鉴定古玩真伪的火眼金睛,再到建立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这就是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70年代末,当绝大多数人还在对传统事物持批判态度时,20几岁的马未都却酷爱上了文物收藏。
“今天的人是不太能理解的,因为当时的那个社会不像今天,喜欢收藏的人太多了,我那时候就算一个很另类的事,二十几岁你老沉溺于这事,过去这叫玩物丧志。”马未都回忆说,一开始其实自己也知道是什么,就觉得东西好玩,就买下来,“那时候地摊上什么都可能发现,就是你不懂得”。在上海的调剂商店,马未都也买过很多。“上海人特别愿意围观,你每回买那种旧东西的时候都围着很多人”。
“我当时对文物的这种喜爱,是超乎正常范围的,是一种痴迷状态。”马未都回忆说,“真的是买回一个东西的时候,今天你找个亮的灯很容易,当时还没有,我还专门跑到照相器材商店买那个大灯泡子,就是专门照相用的,然后把家里的灯弄的特别亮,因为不亮看不清楚,然后那时候就抱到床上看,在床上趴着看,有时候看半宿,看到最后困的不行睡着了,突然半夜醒了,然后又起来开着灯又看。”
正是这近十年的痴迷成癖,练就了马未都一双鉴定古玩真伪和年代的火眼金睛。
完全出乎于爱好,马未都度过了自己收藏生涯当中“狂收暴敛”的十年,就在他自己都未意识到的情况下,他闯入了艺术品投资的世界里。
“在收藏的头十年里我就没有卖过,我当时确实没有这么想,没有想过这个东西将来会值钱,这个东西可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利益,这个我确实没想过,它到来的那一天的时候是恍然大悟的,绝对不是我去追求的,如果我去追求我就没有今天”。
他还记得,当年曾在上海陕西南路上一家他经常光顾的调剂商店,花60元买了一个雍正时期的青花大瓷盘。“谁也不知道,包括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盆的价值,当时只是因为喜欢”。而如今,这个盘子大概价值60万元。要是他倒倒,当时600元买了,然后6000元再买回来,然后再60000元卖了,怎么也没有这60万呀,难道这财富不是搁出来的么?
所以马未都说,所有当年有追求的人都没有发财,这就跟股票市场一样,永远在那儿倒来倒去的人永远就那点钱,赚了大钱的一定都是搁出来的,搁了很多年。
他还说,现在搞收藏基本是搞投资的,以前的人才是真正喜欢这东西的收藏人。
他还讲了,一个姓陈的朋友,由于没有谈好价,他一口就要了那个买3万五的青花,结果他走出来的时候,陈朋友说4万,要他的,当然他不会卖啊。呵呵,陈姓朋友为了省五千元没有这个缘分,结果无论再出多少钱都收不到那个藏品了,世界上除了故宫有一个,这个就是另外一个了,价值连城呀,所以不能图便宜呀,好东西就是好东西。
如今的马未都,最主要的身份是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这家中国首个私人博物馆内,收藏的藏品多达几千件。马未都坦言,自己最一开始的动机就是炫耀,“炫耀一种文化,炫耀一种知识,而不是炫耀财富”。
回首自己的收藏之路,马未都说:“收藏就是你能买到的都是百分之一二一样,大部分东西你都买不了,没有钱,你永远处在没钱的状态。所以,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过我眼即我有。”这是一种大的心胸,一种人生处世哲学。
文/选自《foolpisces博客>
图/选自<刀刀漫画>)
----------------------------------------------------------------------------------------------
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过我眼即我有!
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过我眼即我有!
投资的最高收益是:状态舒服!
投资的对手是自己,而非市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