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第二条曲线

(2010-02-19 22:03:46)
标签:

觉醒的年代

生命

曲线

人生

感悟

投资

价值

快乐

理解

杂谈

分类: 开卷有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有个关于如何成功的悖论值得在此提出来:一度帮助我们走到今天的那些事物与途径,如今往往无法再加以利用。假如你以为它们仍然可用,而且以为通往未来的路不过是来时路的延伸,而自认为知道前进的路径,那么,结局很可能是令人颇为失望的。

S型曲线(Sigmoid Curve)能解释当前许多心中的不满与困惑。它是穿越悖论的第一条蹊径,也是在矛盾中求取平衡的三种方式之一。

 

 

 

 亘古不变的定律

S型曲线是一条自远古就深深吸引人类的曲线。S型曲线简要说明了生命的历程:最初缓慢尝试、蹒跚学步,其后迈向巅峰,最后盛极而衰。它诉说产品的“生命周期”与无数公司起落的故事;它甚至可描写恋爱与人际关系的过程(见图①)。

 

http://www.gmw.cn/images/2008-04/29/xin_27040529104234311581.jpg

图①

 

假如一切事物都依照S型曲线发展,着实令人丧气,因为我们除了可以决定自己目前在曲线上的确切位置,以及坐标轴上的时间单位外,没有任何讨论和想像的余地。变化的时间单位也逐渐变成小得令人沮丧。从前是以每10年或每个世纪为单位,现在则是以年甚至以月为单位。变化脚步的加速,缩小了每个S型曲线。

http://www.gmw.cn/images/2008-04/29/xin_270405291042781244062.jpg

图②

  

所幸,在此曲线之外另有生机。持续成长的秘方,就是在第一条S型曲线结束之前,另起一条新曲线。第二条S型曲线的正确起点应在A点,因为在A点上有足够的时间、资源与活力,可以确保在第一条曲线开始下降之前,让新曲线及时超越其最初的摸索挣扎期(见图②)。

 

http://www.gmw.cn/images/2008-04/29/xin_280405291042250210333.jpg

图③

 

第二条曲线从A点出发,另创高峰。然而在A点时,一般人总以为,个人或组织除非已经确切知道,此刻变革最为有利,否则不宜贸然改变眼前运作良好的态势。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是,不论个人或是组织,往往要大祸临头时(第一条曲线上的B点处)才真的有魄力进行变革(见图③)。

到了第一条曲线上的B点时,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方能以第二条曲线上所应到的位置。更糟的是,到了这个时候,组织的领导人往往已威信受损,组织的资源也已经耗竭,活力更是消失殆尽。对组织而言,裁员之类的事通常发生于B点。走到这一点时,先前对顶峰时所拥有的资源难以再使用,信誉也难以再恢复。难怪许多人这时觉得沮丧。有先见之明者则在未到达B点前,就开始着手变革。通常是在此时引入新的领导层,因为借助新人丝毫未损的信誉与不同的理念,才能将公司拉至第二条曲线。

早在A点即进入第二条曲线的人是智者,因为那才是穿越悖论的蹊径。走这条路,才能在维持现有成就的同时,着手构建新的未来。不过,即使上了这条路,问题也还没完全解决。不论第二条曲线所代表的是新产品、新方法、新战略或新文化,都与旧的显著不同。除此之外,人员也必须不同。第二条曲线的领导人,不应该是第一条曲线的那批领导人。原因之一是,原来的领导人仍需负责使第一条曲线尽量延长,以支持第二条曲线度过其最初阶段;原因之二是,要他们在第一条曲线仍运作良好之际将其割舍,即使理智上确知必要,情感上仍会剧烈挣扎,因此必须有另一批人重起炉灶。一段时间内,新观念、新人员必须与旧有者并存,一直到第二条曲线稳定发展,而第一条曲线开始下滑之时,才能结束这段共存期。

 

大混乱期

因此,图中位于顶峰下面的斜线带,是一段大混乱期。两路或更多路人马,以及两种或更多种观念在此交锋,互争未来的主导权。第一条曲线的领导人无论再睿智,当他们的曲线开始步上末路之际,必不免忧虑自己的未来。既要照顾他人,又要为自己究竟是要另辟出路还是坐等衰亡而规划,这需要过人的远见,更要有恢弘的的胸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组织完成更新并持续成长。(人生的规划也一样)

  

坦白地说,即使具有远见,困难仍不容易解决。我曾目睹某大企业的董事长向董事会说:“今天要向各位报告两则消息。首先,我要提醒各位,本公司目前运营状况十分良好,或许可说是空前成功;其次,我必须告诉各位,假如公司要保持成功,就得根本改变目前的做法。”他接着继续解释,为何必须采取全然不同的做法,以回应他所预见到的全新未来,但会场上人人充耳不闻,第一则信息淹没了第二则。他们觉得,假如公司真的那么成功,任何改变皆属不智。但这位董事长是对的,他站在A点,观照远景,可惜无法实施变革。3年后,公司走到B点,了解到变革的必要,但首先要被撤换的竟是这位董事长。他因公司在他手上走下坡路而声誉受损,如今他虽确信自己当初是对的,但也无助于挽回自己在同仁心中的地位。

适用于组织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个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过美好生活,可能必须在第一条曲线走下坡路之前,及时开始第二条曲线。随着年岁渐长,人在生活上与处事优先顺序上都会发生变化。然而,在每种人际关系都有需要进入第二条曲线时,却已走到了B点,此刻要携手共创新局面为时已晚,只有各自另寻新伙伴。我有时喜欢开玩笑,自己目前正在享受第二春,只不过伴侣还是同一个,因为我们及时共同找到了第二条曲线。我不否认顶峰下面的斜线带是段艰难期,在同一时间里,我们既要奋力保有以往最好的一部分,又要试验新的事物。

       (摘自《觉醒的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图/选自《刀刀漫画》)

 ---------------------------------------------------------------------------------------------

再看看《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的一封:

尾声就是开始(摘要)

亲爱的约翰:

安德鲁·卡内基先生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我一直弄不明白,他为什么总喜欢在报纸上抛头露面,我猜想他准是患了恐惧遗忘症,惟恐人们忽视了他的存在。

但我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常与我争风的家伙,因为他勤奋、雄心勃勃,像个不知疲倦的铁汉,总将向前视为他第一、第二、第三重要的事情;也许因此,当被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才会告诉记者说:尾声只是开始。

真难以置信,这个铁匠怎么会说出如此精辟的话。我相信这个仅由三个单词组成的短句,很快就会远播出去,或话卡内基先生也会因此得个商界哲学家的头衔。事实上他值得人们这样称道他,难道能将自己成功的一生浓缩成一个短句,不正是表现了这位商业巨人的非常智慧吗?

不过,卡内基先生只给出了一个成功者的成功公式,却没有给出其中的演算过程,看来这个家伙就是不能改变自私的本性,总怕别人窥见他成功的秘密。我倒想试着替铁匠解一解那个公式,但你不要外传;否则,他会因我泄密,在圣诞节时就不光送我威士忌了,他一定还会送来雪茄,他知道我滴酒不沾,更知道我是个禁烟主义者,这个有趣的家伙。

 “尾声只是开始”,在我看来,铁匠是在试图表明成功是一个不断繁衍的过程,这就像一个多产的母牛,当它生下一个牛崽之后,马上又怀上了另一个牛崽,如此往复,生生不息。尾声是一段路程的最后一站,又是新梦的开始。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都是用一个个小的成功把自己堆砌上去的,他们用尾声欢庆梦想的实现,又用尾声欢送新梦上路,这是每一个创造了伟大成就的人的品质。

。。。。。。

看看那些失败的人,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会失败,不是因为犯错,而是因为没有全心投入,企业也是一样。

约翰,别忘了卡内基先生那句即将广为传诵的名言,“尾声只是开始”,当然,还有我那三个策略。

哦,我不是在营救一个不需要营救的谋略家吧。

 

爱你的父亲  

1908年8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