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蚂蚁实验与市场波动

(2009-11-25 22:55:43)
标签:

蚂蚁

实验

市场

波动

牛顿炒股

混沌理论

投资

杂谈

分类: 投资经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股票市场有一个极为有趣的特性,上涨的时候,最终会超过所有最乐观的预期;下跌的时候,最终会超过所有最悲观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去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意义,因为股价几乎从来就不会哪怕是接近其内在价值,通常都是远离内在价值,不是严重高估就是严重低估。

  来看生物学家做的一个有趣实验。生物学家们找来了一窝蚂蚁,在距离蚂蚁窝等距离的A、B两个点上放置了完全相同的食物。假设放一只蚂蚁出去觅食,它到A、B两个点上觅食的概率都是50%,因为两组食物完全相同。按照传统思维,如果同时释放数千只蚂蚁,跑去A、B两个点的蚂蚁数量应该是一样的。

  但结果却非如此,去任何一堆食物取食的蚂蚁数量会大幅震荡,只有在极少数时间里才略微靠近50比50。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A地蚂蚁数量就会从45%上升到65%。最关键的是,整个系统从来就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正在慢慢靠近50%。

  通常蚂蚁都是沿着路径上留下的气味而走,如果气味越是浓烈,跟着走的蚂蚁数量就会越来越多,接着它们又会留下更浓烈的气味。但接着会达到一个极限,那就是后来的蚂蚁发现这里没啥油水了,已经被前面的蚂蚁给占满了,于是它们就会转而寻找其他路径。这就是蚂蚁数量会在两堆食物之间大幅震荡的原因所在。

  假设每堆食物的内在价值都是50,蚂蚁给出的报价很可能会在30-70之间大幅度震荡。真正的股票估值应是给出内在价值之后,再给出大范围的股价估值。例如算出某股票内在价值是20元,股价在8元-40元间都是合理的。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股价达到买入价或者卖出价,其余时间什么都可以不做。

  传统的投资理论,如格雷厄姆宣扬的价值投资,是要去寻找被低估的好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但现代金融学的开山鼻祖罗伯特?莫顿和马龙?斯科尔斯却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把所有证券在所有时间的价格收集起来,对这个“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学分析。

  金融学家敢这么做的原因源于“随机漫步”的理论模型,物理学称之为“布朗运动”,即液体中的花粉会做随机运动,这种运动完全无法预料。爱因斯坦的解释是因为花粉在不同方向上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不均而造成的结果。受此启发,经济学家认为股价的波动也是随机漫步,对一只股票而言,看多和看空的人完全随机,如果股票受看多的人“撞击”就会上涨,反之就会下跌,这便是“有效市场假设”。

  但马上可以看出来,这种假设根本站不住脚,这无法解释“羊群效应”和“从众效应”。投资者和分子原子不同,分子原子是随机运动,因为互相不会模仿学习,而投资者互相之间的模仿学习就决定了股票行为肯定不是随机漫步,股票行为应该被称之为“混沌”。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对“混沌”现象已经作了很多研究,可惜没能及时通知这些经济学家。         (/端宏斌   /慕容引刀  选自《刀刀漫画》

----------------------------------------------------------------------------------------------

    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对“混沌”现象已经作了很多研究,可惜没能及时通知这些经济学家,更可惜的是股市中的投资者就算知道股票的短期波动是随机的,却仍“认为自己可以算出股市短期波段的规律”!

  

   附:牛顿炒股-----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一。在当年英国著名的“南海泡沫”中,他也是早期投资南海公司的股东,在获利100%之后他出清了该公司的股票,但那之后,股价仍节节攀升,超出了基本面支撑的范畴,但他最终却没能抵抗住投机冒险的诱惑,又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更多的南海公司股票,结果损失惨重,事后,据称牛顿感到自己枉为科学界名流,我可以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竟然测不准短期股市的走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