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李佛摩八次破产再起之传奇

标签:
杰西.李佛摩个人传奇投机价值投资理财杂谈 |
分类: 个人传奇 |

时间管理:掌握市场关键点
损失要斩断,获利则要往前跑。
他说:「每一次,只要我秉持耐心,等着市场来到我所谓的『关键点』,才下手交易,我总是能赚到钱。每次只要我失去耐心,还未等到关键点出现就介入,以求赚取暴利的结果,几乎都赔钱收场。」
此处的关键点,就是市场转折点,通常都伴随着成交量的变化。他举了一个例子:
我最初的第一笔交易是买进两万包棉花,但好几天价格没动静,我感到十分厌烦,出清手中棉花,带着三万美元的损失出场。过了几天,市场又再度吸引我对棉花的兴趣,我再次买进两万包棉花,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我再度出清部位。六个礼拜内,我重复了五遍这样的操作,每一笔的损失都在二万五千至三万美元间。我对自己万分嫌恶,损失将近二十万美元,简直一无是处。我命令办公室经理,在隔天清晨我进办公室前,将棉花的报价系统给我搬出去,我再也不想看棉花行情了,郁闷的心情让我无法做清晰的思考。但两天后,我对棉花完全心灰意冷之际,涨势发动了,行情头也不回的直上五百点。我就这样错失了一次迷人,且稳当程度超乎我个人想象之外的狂涨之旅。
他事后自我分析,原因有二:「一,我没有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缺乏等待(关键点)的意志力。第二,我没有遵循良好投机程序导致判断失误,我纵容自己对棉花市场感到愤怒与厌恶。」
同样的,何时该获利了结?「紧紧抓住胜出的股票,让它往前走,直到你有明确的卖出理由(指转空的关键点)。只要它表现正确,不要急着获利了结。」
经过许多次的教训,李佛摩修正自己,也因此数度从破产中再崛起。他自述:「当我的交易处于获利状态,我从不穷紧张。我可以在拥有单一个股部位高达数十万股时,仍然睡得像个小婴儿似的。因为我的那笔交易正在获利中,我只不过在使用途中多出来的钱——这是股票市场的钱,假如这些获利都赔光,我也只不过是损失那笔我原来就不拥有的金钱。」
不过,当股票出现反转讯号,不如原先预期,也就是来到他的(空头)关键点时,就需要壮士断腕。他说:「利润就是能自己招呼自己,损失则永远做不到。」因此,「损失要斩断,获利则要有往前跑的空间。」
一九○八年,他听从棉花大王汤玛士(Percy
Thomas)建议,做多棉花期货,但一开始就惨遭套牢,但他却不管关键点的讯号已经亮起,不愿认赔,继续往下摊平,最后总共买了四十四万包棉花期货。短短几周内,他不但破产,还负债一百万美元,同时因此罹患忧郁症。
资金管理:不要弄丢本钱 随时将获利的半数锁进保险箱
操作棉花的亏损经验,逼得李佛摩正视资金管理。他要求自己一旦亏损金额超过总计划投资部位的10%,就要出清部位。这也是他的第二个操盘心法:资金管理。
他不厌其烦的告诫两个儿子:「不要弄丢了你的本钱。」因此,不要一次买进全部的价位,必须等待自己的判断获得确认后,再继续往上加码。「在成功结束一笔交易时,都要记得将获利的半数抽出来锁进保险箱里。」
他习惯每次提出二、三十万美元:「算一算你的钱,把它当成一个决策来执行。这种拥有的感觉,会减轻你拿这些钱再次搏命,以致损失的那股顽强冲动……。这种方法帮了我好几次大忙,我只后悔这辈子没能彻底遵守。」
他要儿子谨记,保留一份备用现金,就像优秀的将军身边留着预备部队为正确时刻之用。毕竟,股市永远存在川流不息的机会,即使错失良机,有点耐心,另一个机会立刻就来。
情绪管理:训练有素的纪律 只有在违背自己规则时,才会亏损
李佛摩的第三个操盘心法就是:情绪管理。这是最难的部分,因为「人性一大特殊之处,在于同时既感希望无穷,又觉得惊恐无比。」
事实上,李佛摩比一般人更易受影响。因此,他的成功,来自于高度自律。
他十点就寝,早上六点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个小时不要有人出现在身边。在长岛寓所里,仆人们训练有素的将咖啡、果汁放在日光浴室的餐桌上,他开始大量阅读欧洲、美国各地报纸。
他告诉儿子,好的股票作手和训练有素的职业运动选手没什么两样,必须维持生理、心理的完美状态。「我从不弯腰或采取散漫坐姿。即使是打电话,我也都站着。」「只有少数人知道我的电话号码,而且我经常换号码让大家找不到我。我尽量少收信,也尽可能不回信。」
「在我多次掉落陷阱并千辛万苦脱身后,我对自己工作最满意的地方之一,就是孤独。」他形容自己,就像一匹孤独的狼。李佛摩尽力的想要达到平衡、耐心和沉默,但最后击倒他的却是家庭生活的失衡。尤其他的演员妻子温德特(Dorothy Wendt)嗜酒、花名在外,让他不只一次忧郁症发作,连交易的纪律也抛在一旁。一九二九年美股大崩盘后,他再度跳入市场,但市场连续走跌,结果出现亏损。
不久,妻子跟他离婚,还把他的财产挥霍一空,他再度宣告破产。来年,离婚的妻子更在一场酒醉后的争吵中,对长子开枪,造成他的长子残废。为了排解情绪,李佛摩虽然再婚,却仍然养了许多情妇。
虽然他在投资上很有纪律,但感情生活却如一团纠结混乱的毛线,严重影响他后期的投资纪律,让他无法脱身。后来,儿子说服他写书,希望他能够藉此鼓舞情绪,并重新提振事业;不过美国当时战云密布,且因为李佛摩的投资观念太新、太具争议性,书卖得不好,书评也不佳。
一九四○年十一月底,他在饭店用晚餐时,在洗手间举枪自尽,得年六十三岁,一个股票作手的传奇于此画上句点。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告诫儿子的:「我只有在违背自己的规则时,才会亏损。」
对所有投资人,他则留下了这句隽永的话语:「华尔街从未有所改变,财富来来去去,股票此起彼落,但华尔街永远没变,因为人性永远都不会改变。」
*李佛摩小档案(1877~1940)
市场地位:1920年代从华尔街赚走最多钱的人
座右铭:顶尖操盘手须具备耐心、沉默和平衡的特质
操盘战绩:1907年放空美股,赚进300万美元
1929年,美股大崩盘,再度做空,大赚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