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反思
(2019-05-27 15:56:34)
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典文章、理念、观点 |
“价值投资”的反思
邵薇薇
图表派 1周前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我
置顶或设为星标,就能经常看见我
来源
|《钟山风雨话投资——一个职业交易员的20年》
“价值投资派”选股有六大原则:
(1)竞争优势原则,即注重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可持续性分析,重点找出拥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要求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2)现金流量原则,即通过分析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和帐面价值增长率来寻找最有赚钱能力的企业;
(3)“市场先生”原则,即认为价值规律在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主张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4)安全边际原则,即尽可能寻找价值低估的企业;
(5)集中投资原则,即主张对看准且熟悉的标的企业下大赌注;
(6)长期持有原则,即倡导长期投资,享受复利成长。
不可否认,“价值投资派”曾经战绩辉煌,因此一直被奉为投资界的正宗,从而受到太多赞誉。但正如其创始人格雷厄姆一再强调的那样,它仅仅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方法之一。它的光环无法掩盖历史更为悠久、队伍远为庞大、成就毫不逊色的另一派——我们姑且称之为“专业投机派”——的存在。如果说前者以格雷厄姆(侧重低估股)和费雪(Philip
A. Fisher,侧重成长股)为祖师,后者就是以查尔斯·道(Charles
H.Dow)和杰西·利物莫为祖师。我本人属于后一派。长期以来,我对价值投资的理念深具戒心,原因就是我认为它不仅不适合我,而且对于我来说,它是危险的。下面,我以一个专业投机者的眼光,说说我对价值投资的看法。鉴于我的无知,我的观点也许是错的:
一、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约翰·迈吉说:“关于什么是价值,我们也许可以展开一场为期100年的论战,最终也未必能够得出令人心悦诚服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价值就像“美”一样,只存在于个人眼中的话,我们将可以大大缩短论战的时间而达成共识……股票的真正价值或许需要长时间地商榷,但市场对它的估值却随手可得。你或许强烈反对通用汽车的股价,但是,除非其它大量的股市投资者也赞成你的看法,否则你将对此无能为力……固执地坚守一些绝对的标准,而不是接受灵活多变的客观现实,必将使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这正是向股市交付的学费。”迈吉的话实际上是在说,一万个人对同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会有一万种不同的判断,而只有巴菲特才有可能是对的。
二、巴菲特和他的道路不可复制
我想我有责任提醒读者注意您们和巴菲特究竟有何不同。巴菲特首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银行家,其次才是投资家。他准确判断一家企业价值大小的能力,是极少数人具备的一种难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天分,无法以任何方式传授给任何人。人们认为自己能够“学而知之”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因为价值投资派过分依赖大师们个人的素养,因此在可传授性、可学习性方面与专业投机派相比存在致命的弱点,而这已经影响到它的传承。举例来说,理查德·丹尼斯曾经训练了一批“海龟”。艾德·斯科塔(Ed
Seykota)提携了多名超级交易员。维克多·斯波朗迪(Victor Sperandeo)、马丁·舒华兹(Marty
Schwartz)也都曾经致力于训练新人并获得成功。但巴菲特的传人是谁?没人知道!另外有研究者指出,巴菲特拥有保险公司,以天文数字的保费收入作为无风险杠杆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关键。
三、价值投资不适合除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
价值投资理论诞生在美国毫不意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象美国那样充满勃勃生机和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创新力。看看那些执世界各行业牛耳的伟大企业,那些曾经高速成长的“百倍股”、“千倍股”,成批成批地诞生在美国:微软、英特尔、思科、通用电气、沃尔玛……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成百上千以“十倍股”面目出现的中小企业。反观某些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普遍业绩欠佳,今年盈利、明年巨亏是家常便饭,而且多数公司要么从来不现金分红,要么红利微薄得就像是在打发乞丐。就连企业的财务报表都不能保证真实性。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价值投资”此路不通,只有专业投机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
四、寻找“价值低估”的股票日益困难
在价值投资理念被日益了解的今天,寻找被低估股票的难度已经不亚于大海捞针。就如威廉·奥尼尔(William
O'Neil)所云:“大部分低价股不是营运状况不好,就是经营体质不健全,股票也没有物美价廉这回事。”也许,只有股市的大崩溃才是价值低估的股票大量出现的条件。只可惜那些可怜的价值投资者在此过程中早已被消灭殆尽,倒是专业投机者反而能够利用这一机会。
五、价值投资者不看大盘指数,无法规避系统风险
价值投资只能针对个股而非大盘指数。因为不能把握市场的整体走势,在大势下跌的情况下常常会遭受惨重损失。但对于训练有素的专业投机者而言,这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六、价值投资没有解决何时买进、何时卖出、持有多少等基本问题
在中小投资者非常关心的进出场时机和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价值投资完全是空白。价值投资者一旦被套就“长期持有”,这完全违反金融交易的基本法则之一——“止损法则”。难道鼓吹价值投资的巴菲特不知道我们散户投资者根本不可能和他一样有钱,也不可能在深度被套的情况下长期死扛这一基本道理吗?如果在保证金交易中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后果就更加严重了。巴菲特从不告诉我们这些。
七、价值投资无法解释期货、期权、外汇交易和做空行为
价值投资运用范围狭窄,无法对除股票个股之外的其它交易品种——如期货、期权、外汇交易等作出解释,对做空交易也不支持。因为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做空缺乏理论依据。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他的书中反对期权和做空交易,也就毫不奇怪了。但对于专业交易者来说,放弃做空是不可想象的。那样做就像是主动绑住自己的一条手臂使之不能发挥作用一样,不仅是不必要的,更是不明智的。而只要学会了以研判量价图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分析手段,就可以适用于任何交易市场的任何品种。这种灵活性是价值投资无法比拟的。
八、后继无人的现状昭示着价值投资派的式微
迄今为止世界知名的价值投资派专家只有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四人而已。除了研究股票基本面、还严重依赖技术图表的威廉·奥尼尔和他的搭档大卫·瑞安(David
Ryan)只能算是半个价值投资者。因此即使算上其他不太知名的人物,全世界范围内应该不超过十人。如此看来,价值投资派已然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目前无论是谁,都没有能力继承巴菲特的衣钵——哪怕是巴菲特的儿子也不行。相反专业投机派却人才济济、大师辈出,众多声名显赫的伟大交易家如群星般闪耀争辉。如传奇式的基金经理保罗·都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有“天才交易员”之称的艾德·斯科塔,有“华尔街终结者”之称的维克多·斯波朗迪……这些人距离普通交易者更近,也更容易学习和仿效。
资本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范围是如此之大,足以让所谓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成为一句代价高昂的废话。著名的“遛狗理论”是对这一现象的精妙概括:公司股价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其“内在价值”(假如它存在的话),这就像宠物狗(价格)总是追随于主人(价值)左右,忽而超前忽而落后,但一般不会离主人过远。当两方超过一定距离时,必定有一方将会缩短这个距离。换言之,不是狗找到主人,就是主人找到狗(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假设狗和主人的距离通常保持在200米以内,人们对这一现象会慢慢“习惯”。可是有一天,狗忽然因为不甚清楚的原因(也许它玩性大发吧),突然超前或落后主人二公里开外(这并不罕见),而且迟迟没有回到主人身边(就此走失也完全可能),那些在狗主人身上押宝的“价值投资者”们会是怎样的下场呢?反观专业投机者们所做的事就简单而且聪明多了——他们只需要紧跟那条狗,这样无论狗跑到哪里,都不会走失了。
后一篇:20190515股期分析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