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天鹅的情人
白天鹅的情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63
  • 关注人气:8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辽沈晚报》对我的专访,感谢柏玲老师!!

(2012-10-24 18:06:17)
标签:

胡世远

《辽沈晚报》

白天鹅

诗歌

情人

文化

分类: 美文收藏

     转发《辽沈晚报》对我的专访,感谢柏玲老师!!

今日《辽沈晚报》刊发对我的专访报道,标题:35岁开始诗人梦,想做鈥湴滋於斓那槿蒜


附:2012年2月14日《辽沈晚报》全文

35岁开始诗人梦  要做“白天鹅的情人”

2012-02-14 08:20 辽沈晚报

  人物:胡世远

  年龄39

  职业:诗人

  幸福定义:真正的幸福,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真实地生活。

  幸福感言:我来自农村,乡下是我永远的根。鲜花在前方,我一直在路上。手握虔诚的笔,善待每一个卑微的生命,写下正直、悲悯、担当的文字,以诗为船,爱和感恩,会让梦想走得更远。

  他是一个来自安徽的普通农村娃,“其貌不扬”、“个子不高”,却娶了一米七的东北姑娘,建立美满的家庭。而在35岁时,他下定决心,放弃让人羡慕的工作,当起一名专业诗人,进行文学创作。

  他说,工作、爱情和家庭,获得这些都是拜文字所赐,这份对文字的热情与情缘,让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想法。他说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怀揣梦想离开家乡

  胡世远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童年和中学时代都在那里度过,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中学时,在离家十多里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个小书摊,第一次看到了《辽宁青年》、《微型小说》等课外读物,这让他大开眼界,他常和几个同学凑钱买上一本,大家轮流着看。

  那时候,家乡还没有电,每家都用煤油灯照明。夜晚在灯下读书是年少时最让他幸福的事。买不起煤油的时候,母亲总是一次次来回地摇晃,希望能把灯摇亮些。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范文,在学校小有名气。那份喜悦在心中激荡,他想走出去,闯一闯,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于是在1991年,带着梦想,胡世远离开了家乡,到沈阳当兵。

  用文学“骗”来妻子

  当兵时,由于自己的文学特长,胡世远一直负责宣传工作。作品也多次见诸部队和地方刊物。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告别了军营,但是他对文学的热爱一直有增无减。

  工作之余,他经常进行文学创作,还时常参加广播电台的文学节目,被邀请到直播间参加话题的讨论,就此结识了一些“文学青年”。

  其中的一个女孩,一米七的大个子、长发飘飘,还有对文学深刻的见地和热情,给他这个地道的南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女孩,最终成为身高只有一米六八的胡世远的妻子。“呵呵,可以说我是用文学把她‘骗’来的,我俩走到大街上,谁也不相信我俩是两口子。 ”

  俩人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建立了美满的家庭,胡世远也定居在了沈阳。

  35岁开始了诗人梦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世远参加了辽宁文学院的新锐作家班学习,一个月的时间,与多位同学的交流,他更深刻体会到了作家的意义和担当,特别是那一首首抒发情感、饱含深情的诗歌,直入他的心灵,多年来,对文学的那种激情,一下子就迸发出来。

  回想自己以前的人生轨迹,文字让他获得了工作、爱情和家庭,他的生活一直未曾离开过文字。虽然自己已经35岁,而且仅仅是自考的大专学历,但他认为,诗歌更多地是对生活的感悟,只要努力,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他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要不干脆将文字进行到底,做个诗人? ”

  做一个职业诗人,意味着要放弃以前收入还算稳定的工作,完全靠文字吃饭。这样势必会对整个家庭带来影响。“想做就做吧,只要你能坚持住,我一定会支持你。 ”妻子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还没等他开口就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35岁,他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做一名专职的诗人和作家。

  坚持每天写一首诗

  2008年底,他给自己起了“白天鹅的情人”的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他说自己虽其貌不扬,但确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他这只丑小鸭,可以当“白天鹅的情人”。“在我的心中,妻子就是那可爱的、美丽的白天鹅,而文学、诗歌也是我的白天鹅,我要一直守护着她们。 ”

  2009年的第一天,胡世远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无论多忙,都要坚持每天写一首诗,“干啥事儿,都得有股坚持的劲儿。”这个目标,他一直坚持到现在。草稿已经有厚厚的好几大本。

  胡世远说,诗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遥不可及,生活中的小事儿、人生的一些小感悟,都可以写成诗歌,给大家带来启迪。

  一首名为《事件》的诗,就描写了他在早市上遇到的一个小事儿:“谁的豆浆/洒了一地/豆浆在叹息/土地在生气/该怪谁呢/是那个拎豆浆的不在意/还是那个单薄的塑料袋/厚此薄彼/一场雨,看不下去/跳出来,将事态平息。 ”

  他用“诗意”的眼睛,去生活、去思考,用诗人的敏感去捕捉生活中常被我们忽略的细节。而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出门上街,可以忘了带钱和钥匙,但是笔和纸他却从不离手。就连睡觉时,也要把笔和纸放进被子里。

做“义工”教人写诗

  对诗歌的热情和创作,让胡世远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的他就职于大东区作家协会,并兼任几家文学刊物的诗歌编辑。作品频频在诗歌杂志和报刊发表,也多次在省、市、全国大赛中获得殊荣。胡世远获得的稿费,为他的专业创作带来了资金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为他的诗歌树立了信心。他先后出版了诗集《白天鹅的情人》、《奔走的草》,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在提升自己创作水平的同时,他还经常去各地做“义工”,开办诗歌班,把自己的经历、诗歌创作的体会讲给大家,“从我的故事中,得到自信,也从文字中,获得内心的幸福”。

  胡世远说,他喜欢现在的自己,只有在进行诗歌创作时,那时的他,才是真正的他。

  他期待着未来,可以用自己的稿费收入,建立一个“白天鹅诗歌基金会”,以此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获得幸福。

                                                                                               记者 朱柏玲

http://news.lnd.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20214/003018aefe5710a3ee2f3b.jpg 

                     39岁的胡世远来自安徽农村,在沈阳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在35岁时,他放弃让人羡慕的工作,当起一名专业诗人,进行文学创作。                              记者 王迪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