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煤油灯的日子
我的老家在皖西一个偏僻的乡村。我的童年和中学时代都在那里度过。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伴着小小的煤油灯度过一个个夜晚。煤油灯其实就是在墨水瓶的上面,加上一个圆圆的铁片,中间打一个孔,穿上线,也就是所谓的灯芯而已。每到天黑的时候,母亲就会将煤油灯点上,还总不忘用针尖将灯芯向下捅几下,总怕灯光太亮。上中学的时候,离家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书摊,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辽宁青年》《微型小说》等课外读物,开阔了我的视野。常常是几个同学你五分我一毛地凑钱买上一本,大家轮流着看。为了让家中灯光微弱的寿命能够延长,我只得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油墨的芳香。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范文,那份喜悦在年少的心中荡漾。可有时也会摊上买不起煤油的时候,母亲总是一次次来回地摇晃,希望能把灯摇地亮些。那小小的灯光,融入了母亲深深的希望,也明亮了一个农家孩子走向远方的志向。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因为当兵的缘故,已定居沈阳。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我更眷念家乡的土壤。静下心来,我常忆起昨日的煤油灯和那灯下读书,母亲在一旁守望的岁月。煤油灯的微弱,伴着文字的飞扬,温暖着我的心房;城市电灯很亮很亮,为感恩的我铺就了成长的河床;明天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会伴着母亲关爱的光芒走向更远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