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厕所文化(二)
(2009-01-01 16:28:45)
标签:
虎子粗纸厕所干枣王敦文化 |
《寻秦记》有这样一个情节:项少龙通过时空穿梭来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
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言:“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
“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顺时间之河而上,由远及近追溯古人拭秽风俗流变
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也不排除某些地区的某些人还在使用五花八门的其他物事,但是主流是人们
普遍用卫生纸,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的证据,厕筹又称厕简,换个说法,就
是方便以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元明清----粗纸时代,至于历朝历代
皇族如厕后的擦拭之物,相对于民间老百姓来说,那应该精细得多,大概的手纸演变过程即是这样,至于
在时代主线上的分支岔叶就不一一赘述了。
马,新婚之时,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初见觉得富丽堂皇,比之民间住宅都要强得多,进去之后才发现
原来也是有臭气的,顾盼之间,见厕所里有漆箱盛有干枣,只当是“登坑食品”。便毫不客气的全部享用
了,俟完事后,侍婢端来清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玻璃碗,王敦想也没想便把“澡豆”倒入水中,
然后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蹲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
近世的肥皂,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在生活细节上各阶层的理解差异性是很巨大的。
摆驾光顾厕所了。《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便皇上随
时解决生理需要之用,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的便器,有了方便的专用器物之后,皇帝就无需劳师动
众的和厕所打交道了,“虎子”后来变了称谓唤作“马桶”,据说这也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
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器,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了英雄对兽中之王的蔑视,这就是“虎
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之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
称改为“兽子”或“马子”,再以后俗称“马桶”或“尿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