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5d787a0eg8e9c2c082762&690&690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擂茶里的红色经典故事
向南
住在清城大观街某巷某座某楼某好八十六岁的王细妹(化名)阿婆有一饮食嗜好,就是酷爱饮擂茶。她长年饮擂茶不间断,肠胃调节得很好,从未有胃病、腹泻、便秘。她尤其喜欢饮鱼腥草(狗贴耳)擂茶,一种加入草药叫鱼腥草的擂茶。说起鱼腥草擂茶,这里面还有一段红色经典故事呢!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纪十四岁的王细妹就是我秦皇山区游击队的秘密地下交通员。她以自己年纪小且是女性的优势作掩护,机智地为游击队传递重要情报。王细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个土医生,家庭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懂事的王细妹就能吃苦耐劳,帮父母分忧,让父亲欢喜的是,她心细聪慧,能识别山上很多草药。年少的她还知道家族里的一个秘密:她舅舅偷偷参加了秦皇山里游击队,是手枪队的队员(当地很少人知道的)。一身乡下小姑娘打扮的王细妹经常以上山采药或去秦皇探外婆为由给游击队送情报。
一次,王细妹得到国民党的回澜乡公所于翌日出动前往骆坑征粮的情报,这是一个埋伏袭击征粮队的天赐良机。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王细妹心急如焚,硬是连夜急行,披星戴月,前往秦皇山,终于及时把情报送达。第二天下午,游击队在桃巾滩的姨坑坳伏击成功,重挫了敌人的征粮队,缴获一大批粮食。王细妹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为游击队送情报的任务,深受游击队领导的称赞,她也逐渐变得成熟、机智勇敢。
斗转星移,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困难的时期。敌人采取封山、困山、搜山的办法,企图消灭我游击队。凭借着秦皇山山高林密的优势,游击队昼宿夜出,和敌人周旋,保持有生力量,坚持革命斗争。有时,事情是千变万化,难于意料的,王细妹经常奔走于秦皇山区,不是次次都顺顺利利,偶然的一次,王细妹在送完情报后反返回的路上遇到搜山的敌人,敌人怀疑她是给游击队送情报,把她抓回去审讯。凶狠的敌人对她一顿毒打,打得她鼻子、嘴角都流出血来,她私毫不畏惧,始终是那句话“我来秦皇探外婆,上山是采药。”那为首的家伙是北方人,拿起王细妹的背篓里的一把草药考问道:“这是什么草?”“车前草!”、“黄枝子!”、“狗贴耳!狗!贴!耳!”那家伙以为王细妹骂他,恼羞成怒,一巴掌重重地甩在王细妹的脸上。当地一士兵点头哈腰地上前解释:“这种草药叫鱼腥草,南方又叫狗贴耳。用来擂擂茶的。”……敌人又继续审讯。“游击队蔵在哪里?”“不知道!”王细妹被敌人一枪托砸昏过去,后又用冷水把她浇醒。敌人用尽威胁利诱、百般恐吓、狠毒拷打都无济于事,始终无法征服王细妹这小丫头,只好放了她。这次,王细妹经受了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游击队的领导称赞她是“好样的!”
革命胜利后,组织上安排王细妹到滨江山区做妇女工作,她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放弃了这一好机会,远嫁到佛冈一山村的穷教书匠。王细妹一直过着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丝毫没有向身边的人张扬她那段从事地下交通员的经历。光阴流逝,知道王细妹革命经历的一些离休干部都先后离开人世,知道她地下交通员身份的人越来越少。身边的人为她抱不平,劝她向民政部门申请救济,都被她轻描淡地推掉。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韶关等地的黄日、苏陶等离休的老领导出具书面材料征证明了王细妹的革命经历,清远民政部门才给落实政策,生活上享受一定的津费补贴。
王细妹现已是个白发苍苍的八十六高龄老人,她一生淡薄名利,过着朴素、平淡的生活,平时总爱亲手擂她的鱼腥草(狗贴耳)擂茶,只有她自己知到,饮擂茶时才不忘那段艰苦斗争的岁月。
革命成功了,能饮上擂茶是王细妹老人最大的欣慰。http://s12/middle/5d787a0eg8e9c4e614c3b&690&690
电影《上甘岭》、《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剧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