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福建 作者:卓玉桢
2014年10月14日
如果说阅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那么在孩子心中种上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才能让这片土壤多姿多彩。在台湾,有一位热情播撒阅读种子的儿童文学作家——花婆婆方素珍,她多年来奔波于海峡两岸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致力于给孩子们说故事,指导家长和老师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的方法。
方素珍曾翻译知名的绘本《花婆婆》,故事的大意是:当卢菲丝女士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婆婆时,她回想起许多年以前,自己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曾经答应过爷爷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
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知道什么是她要做的第三件事了。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种子撒在乡间的小路边、教堂后面……
原版书名直译应是“卢菲絲女士”,但方素珍在翻译这本书时,从儿童阅读的角度出发,特意为这本书起名为《花婆婆》,不同于卢菲丝女士播撒的鲁冰花种子,方素珍老师致力播撒的是“阅读种子”。
自1990年以来,方素珍已先后在大陆60个城市及亚洲地区巡回演讲了1200多场。
“命中注定”的儿童文学之路
2014年9月28日,秋后,初晴,在福州的一家中式茶馆里,凤凰福建与“花婆婆”方素珍进行了一番对话。
小巧的身形,短短的卷发,圆脸庞,大眼睛透着盈盈笑意,远远看过去好似在学堂上学的少女一般,直到走到近前,握手寒暄,才能感受到这个台湾女子年近六旬的成熟风度。
方素珍创作、翻译儿童绘本24年,累计作品近200本,其中有20多本原创作品,平均每年出版一本,可谓执着。自1975年投身儿童文学圈,到1990年,这15年中,她经常业余写儿童诗和童话,这个过程也是方素珍进入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结婚生子的人生阶段。
一开始,写作只是方素珍的副业,到了1990年,她的丈夫看出她对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心生倦意,就鼓励方素珍辞职专心写作,并在1991年资助她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参观世界最大的儿童书展。从此,方素珍正式走上儿童绘本创作、翻译和推广道路。
回想成为作家的这一路,方素珍說“ 是老天爷赏饭吃
”。初中时,方素珍就获得台湾《王子半月刊》最优小记者奖,有“小才女”名号。高中时候,有一个老师直接告诉方素珍,“你适合写儿童文学”。
高中毕业大学联考后,方素珍半信半疑去参加第二屆洪建全儿童文学奖征文,想不到真的拿到一个童诗佳作奖,从此进入儿童文学圈。
由於第一年大学联考并不顺利,她拿着第二屆獲得的三千块奖金去复读,当时的三千块台币相当于现在台湾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薪水。不料,第二年考得更差。于是,她选择回到第一年考上的辅仁大学,进了教育心理系。
大学時代,方素珍曾经给一位心仪的男孩子写了一首情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
方素珍说她把这首诗寄给那个男孩,可惜那个男孩就像蚂蚁一样没有看懂,但这首诗又获得了第四屆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的 童詩首奖,她笑着说
:“那时我就觉得男生不太好骗,评审比较好骗。 ”
教育心理系课程中的幼儿辅导方式、儿童心理、教案设计等等,后来在她编撰港台教科书的过程中多有应用。多年后回忆起这段转折时光,她还感叹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从拿到“洪建全儿童文学奖”那一刻,自己其实已经走上了儿童文学的“不归路”。
从台湾到大陆
1989年起,方素珍开始到大陆旅游、交流,与冰心、金波、孙幼军、冰波等作家都有过交流。当时,她没有在大陆公开讲课,但是1977年创作的《不学写字有坏处》这首诗早已在内地流传,而且被列入北师大版的教科书里。
1990年左右,台湾经济已经腾飞,台湾人“顾好了肚子,开始顾脑子”,开始探索引进大量国外绘本。2005年左右,大陆也大量引进绘本,开始有人找方素珍到大陆谈绘本。仅2012年一年大陆就引入了4000种绘本,儿童绘本虽然单价高,但是需求量还是很大。
在台湾儿童绘本风行的那一段“黄金年代”,赶上热潮的方素珍不禁感叹 :
"人要成事 ,
有聪明、有努力还不够,更需要机会,在对的时间和对的人去做对的事情。
“任何流行的产生,都不是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的,而是由动脑筋的人创造出来的,需要一个被接纳的过程”,为了推广“绘本”这个准新生儿,九十年代,方素珍全身心投入为台湾儿童翻译和推广绘本的事业,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写照。
绘本面对的孩子年龄较小,需要家长、老师引导进行阅读,方素珍的“讲故事”天赋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在这个阶段,她进入校园和社区,积累了上千场的演讲经验,倡导亲子阅读,教导家长和老师“怎么去讲故事”。
国外儿童绘本主题广泛
欧美的绘本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17世纪欧洲就出现了用图辅助文字说明的图书。相比华人创作的绘本,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在主题选取上“更大胆、更少禁忌、更敢写”,包括死亡、离婚、同性恋、两性平权等等议题都能进入儿童绘本。方素珍解释道,儿童也是生活在成年建构的现实世界中,也会在生活中看到、感受到各种现象,家长和老师应该好好去引导和欣赏孩子,用适当的方式为他们解开困惑。
在智能手机和IPAD时代,现代人60%-70%的资讯获取都来自手机,谈到电子化阅读对纸质阅读的冲击,方素珍认为,儿童文学受到的影响不大,因为儿童眼睛发育不完全,容易被强光伤到,家长更多会选择伤害更少的纸质书。“0-12岁的孩子处在奠定阅读能力的时候,以书为工具最好,最好90%都是纸质书”,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和亲子阅读倡导者,方素珍如是强调。
汶川地震启发的创作灵感
电子工业出版社厦门分部负责人何郑燕与方素珍2007年在北京的一次讲座现场结识,她至今感叹,像方素珍这样的知名作家,能坚持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常年奔波推广阅读的真的很难得,非常令人敬佩。她清楚地记得,为了绘本画面质量的细节完美,方素珍自己绘分镜图,再去指导画家绘图,为了完善《不学写字有坏处》中草地的画面,台湾的美编运用电脑加手工的方式,半年内做了数十稿,才通过了方素珍的要求。
而为了等待双方最新合作的一本绘本,何郑燕一等就是三年,在文化产品快速生产消费、更新频繁的当下,其间所承受时间成本可谓不菲。
“方老师经常去参加国际书展,全世界优秀的作品都看过了,眼界不同,要求自然也不同”,因着对方素珍和最终作品质量的信任,在合作时间上,何郑燕并没有太多的困扰,而方素珍老师也帮忙找到许多优秀的绘本,如《故障鸟》、《爸爸的好儿子》等,每本优秀的绘本都寓含着大道理,以故事说道理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
儿子胖石头是方素珍的灵感来源,很多读者甚至认为是胖石头的天真浪漫成就了方素珍的迷人作品。写作碰到煎熬、挫折的时候,丈夫的鼓励也是方素珍继续的动力,他会鼓励她去旅行、或者找朋友喝下午茶。
和许多作家一样,方素珍一有灵感,就会随时用身边的纸片记录下来,她会特意多去旅行、观察,去听不同人的故事和生活,“你要做料理,就要先买菜,菜就是来自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
例如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方素珍看到电视上大陆同胞遭遇的种种艰难境地,她忧心忡忡。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小朋友们为了帮助灾区儿童向动物们募捐时间,后来就写了“小珍珠募时间”的故事,目前正在请画家绘图中。
播撒故事小精灵的“花婆婆”
《花婆婆》故事的主角卢菲丝女士是在播撒花的种子,方素珍则是在播撒阅读的种子,得名“花婆婆”也是理所当然,实至名归。
在方素珍看来,“读到一本好书或听见一个好故事,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住进孩子的心里,这些小精灵有的幽默、有的勇敢、有的忧伤、有的充满智慧,在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生离死别的问题时,这些小精灵就会给孩子们提供意见,帮助他们下判断。
孩子们未必关心一本书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最热爱的,永远是那些最简单、直接又最滑稽、幽默的作品,就像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的《花婆婆》一样简单的故事,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情,令人回味良久。
国际安徒生奖是儿童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因着两岸现实政治因素的困扰,已经收获台湾洪建全儿童文学奖、国语日报牧笛奖、杨唤儿童诗奖等多项大奖的方素珍暂时无缘“安徒生奖”,但是她撒播的阅读种子已经在两岸三地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开出色彩斑斓,令世界变得更美的“阅读之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