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婆婆方素珍: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

(2013-02-05 18:28:25)
标签:

方素珍

花婆婆

绘本

文化

阅读

校园

分类: 方素珍的教育观点

 

                                             记者/ 张雯 2012

 

若干年前,台湾某高中的一间教室里,老师提出了一个关于古代诗词的问题,并点名让正在看着窗外神游太虚的年幼的方素珍来回答。

不难想象,当年这个小姑娘的一脸茫然,她真的没有听清楚问题究竟是什么。

这时,老师会怎样做?

“方素珍,你很适合去写儿童文学类的作品。”

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这句被老师回忆是“随便说说”的点评,听起来有点无奈。

但这句话却像一个种子,有一天,发了芽,改变了这个叫“方素珍”的小姑娘的人生之路。

 

“花婆婆”成长史

1975年,这个时间值得记录。

刚刚参加完台湾高考的方素珍,看到了一个重要的儿童文学奖的一条征文启示,而且奖金很诱人。

她想起了老师的那句点评,“老师都这样说,干嘛不去试试?”

研究了一下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文体,她发现,与童话、小说这些耗费心神的创作比起来,童诗看起来很好入手,“就简单地几句话嘛”。

于是,她创作了20首童诗寄去参加比赛,竟然意外获得了佳作奖,还得了一笔不菲的奖金——3000块新台币。

得奖的时候,正是大学开学的时候,考上了台湾辅仁大学教育心理系的方素珍并不高兴,她觉得自己的这个专业“没意思”。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学校办了休学,用这笔奖金当经费,回去再复读一年。

这一次她的目标是师范大学的美术系。

又一年的高考并没有让她如愿以偿,不过好在一位老同学也考上了辅仁大学,“觉得有伴了,也认定了这条路”的方素珍这回踏踏实实的回到学校,从头开始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上学、毕业、成家、生子,这中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没有从事与儿童教育有关的专业工作。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许就是,她从未停止写童诗,还经常获得各类重要的奖项。

时间来到1990年,此时绘本正大量涌入台湾,而热爱童诗、还想过学美术的方素珍自然地被绘本里多彩、有趣的世界吸引住了目光。她的世界里,又打开了一扇门。

又过去了三四年,在与绘本相识、相知的日子里,方素珍的生活有了一个重大的改变,台湾三之三出版社交给了她一个引进的书稿,让她做翻译。在这本名叫《卢菲丝女士》的小书中,一个白发苍苍、穿着斗篷的女士,到处播撒鲁冰花的种子,并被不理解她的人们叫做“怪婆婆”。

想到“卢菲丝女士”这样的称呼不符合中文日常语言习惯,方素珍在翻译中大胆的进行了二次创作,给这位女士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花婆婆”。

《花婆婆》的译文并没有给方素珍带来经济上的可观收益,却随着这部作品的广泛流传,给她带来了个人发展的重大机遇,那些热爱这本小书的读者们亲切地称呼她为“花婆婆”。更重要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她自己被卢菲丝女士所做的事情深深地感动了,她想,“我也要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我要做一名播撒‘阅读’和‘智慧’种子的花婆婆。”

 

关于创作

《不学写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这究竟是一首童诗,还是一首情诗?

        时至今日,讨论如何来界定它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小朋友和大人喜欢这首诗,这就够了。

        也许你会被这首小诗里那盎然的生机深深吸引,我却在听了方素珍讲述当年的创作经历后,又感受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里那点纠葛、羞涩和坦诚。

        没错,这是她写给一位心仪的理工科男生的小诗。虽然男生收到诗后没什么反应,但随后收到投稿的一项征文活动的评委却很激动,这一次,方素珍又拿了一个奖。

        就这样,一首首饱含纯真爱意的小诗,虽然没能为她觅得如意情郎,却让她在童诗创作的旅程中获得了一个个褒奖,并支持着她渐行渐远。

        当被问道,在长达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如何寻找灵感时,她回答:“到处都是灵感啊!”

        也是。

        因为她的小儿子在学校的绘本剧中创造性的设置了一个新角色——一块儿屁股朝外、有表演又不用背台词的石头,她创作出了其后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原创绘本《好耶!胖石头》。

        这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还有一个细节,两位小朋友觉得“有表演又不用背台词”这个想法很好,要求给他们也想一个这样的角色,于是“胖石头”建议他们可以演两棵小草。

        “小草”们快乐的在舞台上摇曳,而方素珍却一直在关注台上的那个“屁股”。虽然带了相机没法拍照、作为原创作者为儿子演这样一个小角色感到懊恼,但当听到老师说:“他的这个点子很有创意”时,她接受了现实,“我的儿子不是主角,但很有创意,他创造了三个新的、满足他们要求的角色,还演的很高兴。”

        时隔多年后,当她的小儿子回到学校参加校庆时,门卫的老大爷认出了他:“你是当年演石头的那一个”。那部剧的主角是谁,可能很少人记得,而这个创意十足的“胖石头”,却在他那时的人生舞台上做了一回亮闪闪的主角。

        而她的其它畅销作品如《妈妈心·妈妈树》、《我有友情要出租》等,都是从生活中的故事提炼出来的。为了更好的理解绘本、创作绘本,她甚至还专门去学习了美术、分镜头等专业知识,并应用到自己的绘本创作里来。

 

 

“四库全书”的时代

        在绘本最初进入台湾的时候,岛内读者和如今的很多大陆读者反应一样:“薄薄的几页书就要好几十块,太贵了!”

        而那时,童诗却在各种重要文学奖项的推动下,进入全胜时代。很多新作者通过获得各大奖项而崭露头角,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入选了小学课本,作家在写诗、老师在写诗、老师教着小朋友们在写诗,而绘本却在这一片热闹喧嚣中备受冷落。

        方素珍说:“当时我们出版社有个说法叫‘四库全书’,就是1、2、3、4,四个库里全是积压的书。”

        为了“卖书”,台湾的绘本推广先驱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小学。他们通过讲故事给老师听,让老师讲给孩子听,孩子讲给家长听,老师再与家长沟通的曲线模式,以及作家见面会、儿童剧团、故事妈妈等多种形式,从1990年~2000年,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绘本对小学生的“渗透”。

        “在小学校都有一个晨光(早读)时间,孩子们就会读一些绘本。我们也会培训一些故事妈妈、爸爸,去学校里给孩子们讲故事。”

        到了2000年,在完成了绘本受众、社会认知度的“原始积累”之后,随着新的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有实力的大企业基金会的涌入,绘本这个美好的种子开始在岛内的各个小学遍地开花。

        方素珍介绍,时至今日,每一位第一天上小学的台湾小朋友都会收到一个“阅读礼袋”,袋子里装着2本绘本和一个教家长如何读书的“阅读小精灵”,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一个晚上,将是在与父母共同读书的氛围中度过。

 

 

教材与原作

        很多时候,一个人做事情很难完全呈现出自己意愿中的模样,当你是一名教科书的编委时,各个方面的考虑与妥协自然更不必说。

        方素珍在这种考虑与妥协中,坚持做了11年康轩版教材的编委。

        台湾岛内的教材采取出版社编写、政府部门审批的模式运作,而由5名作家组成的康轩版教材的编辑团队,自然充满了文人的各种浪漫情怀、人文底蕴、生动意向。

        然后,编教材不是搞创作,你要考虑如何让小朋友学会用字、组词、造句、写文章,要计算文章内的字频,要考虑小朋友书写的笔划等等问题。

        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他们编辑的教材中曾经将著名的儿童寓言《青蛙与蟾蜍》,把 “蟾蜍”改成了 “小雨蛙”,因为“蟾蜍”二字用到的频率太低;他们也曾经将作者的原作进行修改,以达到让孩子们学到更多句式应用的目的。

        正因如此,方素珍说,自己曾经一度编教材编的意兴阑珊,因为这些经过改动的文章满足了教学的要求,却少了原作的地道滋味。

虽然她最后接受了他人的观点:课文是在教小朋友语文,需要一种最规范的内容。但她同时坚定了自己的认知:要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原汁原味。

 

大陆与台湾

      1992年6月,方素珍参与成立了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并当选第一届理事。
    这位“从没想到自己的书会在大陆出版”的“花婆婆”,开始往返于两岸三地之间,忙碌的播撒着那些阅读和智慧的种子。
    正是这种频繁的接触,以及全方位的感知,使得她对大陆孩子、台湾孩子,大陆绘本、台湾绘本的发展与个性有了独特的认识。
    在方素珍的眼里,大陆孩子们能言善道,甚至有点早熟。而台湾孩子接受的早期教育比较多元,在1~3年级时看着还有点傻傻的,但他们会在随后的发展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创意。
    在她看来,这与两地整体的教育理念不同有很大关系,“大陆孩子从升入小学开始就比较拼,但台湾孩子的学业压力小,他们过的比较简单。”
    与孩子们的差异有着相似之处的,是大陆与台湾绘本出版界状态上的迥然不同。
    “在大陆,有的出版社会一年出100本绘本,很多作家也很高产,我的步调比较慢,3年才出一本绘本。”在方素珍看来,大陆原创绘本的力量还比较薄弱,这与大陆绘本原创团队的创作理念、编辑思路、结构布置、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素养有关,大家都还有努力的空间。不妨放慢脚步,多读多看再进行创作。”
 

后记       

        做一件美丽的事

        绘本中的花婆婆使整个小镇开满了鲁冰花,为她的邻居们做了一件美丽的事。

        现实中的“花婆婆”,用创作来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用一场场的演讲在大小听众们的心中播撒下阅读和智慧的种子。

        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做一件美丽的事。”

        这件事可以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读了一本书,可以是你帮助了一个人,甚至可以是一个1岁宝宝专心喝奶让自己长高高,在方素珍的心中,一件“不伤害别人、美好、让人心情愉快、为自己的人生加分的事情”,就是一件美丽的事。

        最后,我们也想为读者做一件美丽的事,来分享方素珍老师非常经典的两首童诗,它们会让你起鸡皮疙瘩,也会让你翻来覆去睡不着。

 

 

    
    /方素珍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我的眼泪就不听话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老师就要我们画妈妈

每逢这个日子
弟弟就画我的脸
再画上妈妈穿过的衣服
弟弟说
这就是妈妈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我就更想念
睡在荒野中的
妈妈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