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声的基础知识

(2010-12-20 17:54:20)
标签:

相声

基础

知识

文化

分类: 教育教学
    相声起源于北京,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相声在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
1、说学逗唱: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是编唱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将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两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则以“说”和“逗”为主。
2、垫话:曲艺术语。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3、入活:曲艺术语。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包袱:曲艺术语。指相声、独角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5、三翻四抖:曲艺术语。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6、一头沉: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用对话形式辅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7、子母哏。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形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8、抓哏: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效果。
9、逗哏:曲艺术语。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则增加了“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10、捧哏:曲艺术语。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11、泥缝:曲艺术语。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