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小楷王”张林栋先生及其书法印象
初识张林栋先生,是三年前冬天的一日午后。我漫步于礼县新修的东鑫路上,发现左边有一个书画院,信步走了进去。原来是贾利民先生办的。环顾左右,四壁悬挂着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正厅的大长桌上,有一人正在伏案练着书法。其人手握一管小楷笔,端坐于桌前,气息沉潜,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聚精会神,正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当中。我凑上前去看,原来他正在写作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他专注地写着,为了不打搅他,我也没有和他攀谈。贾利民先生引领着我欣赏了几幅字画后,向我介绍了这位书法家。我和贾先生就书画、诗歌交谈着。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忽听这位书法家开口道:“哎呀,不好了!我写漏了一个字!”原来是他在写《兰亭序》时少写了一个“俯仰”的“仰”字。正在他就要前功尽弃将快完成的横披揉作一团时,我说还是写完它吧,写完后送给我,少一个字又有何妨!贾先生也在一旁鼓动他写完。于是他又写了好大一会儿,终于写好了,然后题了落款,前后加盖了印章,郑重其事地送给了我。这幅少了一个字的《兰亭序》以及贾利民先生送给我的一幅扇面画,一本他本人的诗词集我一直保存着。调到徽县后,我仍然随身携带着,时常展读欣赏。
后来,张林栋先生几次来徽县进行书法交流展,我们都有接触。每次来,他都给我和夫君送来他精心写作的书法作品。于是,对其人的印象加深了许多。
张林栋先生是礼县红河乡人,家境贫寒,生活负担很重。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务农之余,临池不断,笔耕不辍。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先是按照字格描红,然后临帖。为了打好基础,他对行、草、隶、篆各体均有涉猎,无不精心研习。然后才选定小楷为主攻方向。为此,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更灯火五更鸡,将练书法当做每日功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克服了笔、墨、纸张短缺的重重困难,日积月累,终于有了自家面目和个性风格。难能可贵的是,至今仍在苦练基本功。他最为推崇王羲之、王献之、及赵孟頫、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书法艺术。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达几百遍之多,光用坏了的毛笔就堆满了一座小山,练过字的纸能装几十麻袋。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他写的《兰亭序》与原作比起来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多年来,他不间断地练习了魏碑、唐灵飞经,临读了二王小楷及唐人写经,积四十几年的功力,他的小楷艺术已臻化境,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创作的楹联、条屛、横披、斗方、扇面以及长达几十米的经卷作品在陇南及省内外各地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西北小楷王”。
“字如其人”,“风格即人格”。张林栋先生质朴无华,待人热情诚恳。淡泊名利,为人耿介正直,相当内秀。与人相处言语不多,但是,他的作品却会替他说话。凡欣赏过他的小楷的人,无不被其书法艺术深深吸引。流连忘返,击节称赏,赞不绝口。
苏东坡先生曾说过:“大字难结密,小字常局促。真书患不放,草书苦无法。”细观张林栋先生的小字,丝毫没有局促之感,给人的感觉是:字的间架结构合乎法度,其来有自。笔画少的字疏朗,笔画多的字紧凑。空间均匀,笔画之间俯仰生姿,实笔和虚笔交互使用,既遵循法度,又有创新和变化。可谓“顺乎法度,出乎法度”,“不泥于古,不背乎今”,“领略古法出新奇”,形成了自己成熟的笔墨技巧与妥帖的行气布局。笔迹莹润,不生涩,丝毫没有生硬呆板之气,而是显得相当灵动,充满活力,气韵生动。一篇作品之内,如有相同的字,这个字绝不用同一种笔法去写。我想,这也是书法作品不同于照相摄影以及印刷复印品之处吧!因为它贯注着艺术家的心血,是他生命律动的体现。张林栋先生运笔相当有力度,但他不是使蛮力地盲目运笔,而是“力在字中”。字与字之间似断而气相连,行与行之间对称、均匀、间距相等。既注重点、横、竖、撇、捺、提、折、弯、钩这些细节问题,又注重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安排布局。古人言:“形质不存,神采无凭”。由此,才形成了整幅作品端庄、瘦劲、婉丽、匀称、秀美的特色。真可谓字字珠玑,珠圆玉润。有人说:“写字如绣花”,此言不差。行文至此,我忽然联想到古代特别是宋代人们填词的情景。那其实也是在有限的词牌局限内,要创作出或婉约或豪放的好词来,正如写小楷一样,给一个字的空间相当有限,但却要求写作者能写出一个个艺术性极强的、合乎法度又有所创新的字来,实属难事,感觉像走钢丝似的,非大手笔不可。有句话叫做“戴着镣铐跳舞”用在小楷写作上倒也恰当。
张林栋先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锐意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2001年在甘肃省文化厅和甘肃丝绸之路协会举办的“新千年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2年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书画大展”中荣获优秀奖;最近又在甘肃陇风诗画社举办的“迎接十六大书画大展”中喜获优秀奖。其作品8次入选国家及省地市书画展,他本人现为甘肃省诗书画联谊会会员。他的成功给人们的启迪也是多方面的。他那种一丝不苟,从落笔、运笔至结体,一以贯之的认真精神,每每令许多科班出身的人所望尘莫及,汗颜不已。我认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应该像他那样首先要选定一个主攻目标和方向,而且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这就要求一个人具有坚毅的品格。哪怕是世道人心如何变化,外面的世界何等精彩热闹,也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要能静下心来,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坚持一条道走到底。大多数人年少时都能树立美好而远大的理想,但可惜的是,他们就像打井人一样,今天在这儿打一口井眼,明天又在那儿打一口井眼,结果,井眼倒是打了不少,可是没有一口井是深入挖掘下去,引出清清泉水来的。
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代,张林栋先生能始终保持住自己的本色,睛光内敛,心不旁鹜,手不离笔,笔不离纸,不骄不躁,显得相当平静。那种平静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大气,是一种定力。我不知道,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书法风格还是他的书法风格造就了他的性格,或许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吧!如今声名远扬,被许多业内人士尊崇的张林栋先生,书法艺术日臻完美,事业蒸蒸日上。但他不满足于此,依然是要么在家笔耕不辍,要么背上一管小楷笔和创作的书法作品四处游艺,广交省内外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为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知疲倦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断寻求艺术新的突破口,以期超越前人,超越自己。我衷心地祝愿他走得越来越好,走出自己更新更美的一片新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