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邢立达
邢立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423
  • 关注人气:2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萨尔王的足迹?揭秘昌都大脚印

(2017-04-01 12:24:44)
标签:

杂谈

​​

12年前,工程队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公路,修路放炮时“炸”出了几个大脚印,当地民众认为是这一举动惊吓了山神,山神一怒之下远走他乡而留下的“脚印”,也有人认为那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足迹。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戌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旷世英雄。

 在路边毫不起眼的陡峭的崖壁上几个赫然的大脚印究竟是什么人留下的,是巨型动物?是泥石沉淀风化演变而成的自然现象?还是真的触怒山神?世说纷纭,争论不休。但是当记者来到这个大脚印前,看到周围献上的哈达,我知道,周围的群众依然将其奉为神迹。

 2011年1月,中国、美国、加拿大古生物学者宣称,他们在西藏昌都地区附近发现一批巨大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等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纪录》首次在《地质通报》披露。

外界一片喧嚣,加拿大媒体也找到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国内国外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科考发现,我们辗转找到邢立达,希望从科学的角度真正揭开昌都大脚印之谜。


昌都足迹点

“大脚印”并非山神留下的足印

闻名昌都的“大脚印”,位于西藏国道214线距昌都镇20公里处,在路边的悬崖上,至少8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着泥泞的道路留下的印迹。我们走访了许多当地居民,他们大部分认为是当年修路时爆炸声惊扰了山神,山神发怒而走留下的脚印。有些年轻人也不太相信这一说法,但他们也不相信是古人或古动物的脚印,而觉得极有可能是地层形成过程中所造成的一种沉积。但这种印痕的真正谜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明,人们一直觉得这里仍然是一处不明真相的遗迹。

此后,当地信徒将“大脚印”奉为神迹,凡经此地,不少信徒都要敬上一条哈达,我们在“脚印”周围也看到人们敬献的哈达。而昌都地区政府为了保护这处古遗迹,也在大脚印周围设置铁围栏,并在脚印上涂抹了保护剂。石壁上可见用红漆写下的“侏罗纪早中期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古脊椎动物活动遗迹”,而当地老乡早已虔信这是一处圣迹。

2004年,经四川大学考古专家鉴定,认为这些脚印为侏罗纪时期古脊椎动物的遗迹,其年代距今约有1.5亿年。首次确认是古脊椎动物,但具体是什么动物尚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关于“山神”的脚印的说法是错误的。

此后的数年里,邢立达等人多次考察了此遗迹,经过详尽的野外考察与分析,最终确认这批“大脚印”为早-中侏罗世的恐龙足迹。邢立达说:“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会耐心地跟当地人解释脚印形成的原因。老百姓慢慢接受了我们说的话,但是转而信‘龙神’了,继续给大脚印献哈达………”也许在西藏,什么也不能改变老百姓对神秘的敬畏,我们依然在大脚印的周围看到堆满的哈达和风马旗。

足迹点的恐龙足迹分布

大脚印,真的是恐龙的足印吗?

面对石壁上横行着的几对足印,它们都有着非常巨大而清晰的印迹。目前,经过古生物学家的分析,已经暴露出来的蜥脚类恐龙行迹至少有8对,分为3道,最长的足印长1.7米,行走方向基本一致,从足迹推断,留下足迹的恐龙可能长达18米,这几乎等于两辆公交车的长度。从形态上看,这批足迹可以归入雷龙足迹。

雷龙足迹是一类著名的恐龙足迹,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半都属于此类。蜥脚类恐龙有着庞大的体形,如今唯一可以在体型上与它们匹敌的动物仅为海洋中的须鲸类,如蓝鲸。

雷龙足迹有着行迹宽,后足迹长大于宽,第1-3趾有着大的、向外指出的爪痕,第4趾有一个小爪,一个小胼胝或脚垫在第5趾,U形的前足迹有着圆的第1-5指印,前后足差异高等特点。而昌都石壁上的脚印正是和此特征相吻合。

 “蜥脚类恐龙的足迹非常特别,是由较小的前足迹和大型的后足迹组成”邢立达告诉记者,“而这前后足迹有时候会相当靠近,甚至重叠,这时候就会出现类似人脚的形状,如果上下颠倒来看,就更像了!这也是大脚印被认为是巨人足迹的原因”邢立达说,昌都“大脚印”是“上下颠倒”的,也就是说后足迹在上,而前足迹在下,这是由恐龙的行走方式决定,这些原本留存在平地上的足迹,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动,沧海桑田,如今变成了绝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峭壁上看到大脚印的真正原因。


造迹者是蜥脚类恐龙

侏罗纪时期,昌都是恐龙繁荣生长的地方

我疑惑地问邢立达,为什么会在昌都出现恐龙的脚印。这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说:“那是因为昌都曾是恐龙繁荣生长的地方。”

现今的青藏地区在公元前8——9亿年间在古大洋中时隐时现,大约两亿年前海水退去,藏北高原与横断山脉率先脱海成陆。而此时正是遍及全球的爬行动物的繁盛时代。在此期间,北起类乌齐、南至芒康的地区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湖泊——古昌都湖。当时,大地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古昌都湖畔原始森林茂密,各种恐龙成为这一世界的主宰。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为原始恐龙提供生存空间和演化环境的横断山脉,在青藏高原几番剧烈的隆升演化过程中,深埋于地下的地层逐渐展露于地表,为古生物学家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恐龙专家赵喜进曾于 1976 年在昌都地区发现了第一枚原始蜥脚类恐龙牙齿化石,并相继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脊椎动物化石等等。

那时,赵喜进带着一帮学者在芒康县境内考察,在海拔4000多米的老然区,每天翻山越岭,敲敲打打,并无发现,最后那天,他们终于发现了石块中的一个牙齿印模。就地发掘,一条食肉类恐龙——甲龙的一段宽1.1米、长0.75米的腰带原形毕露!芒康老然区的恐龙们就这样重见了天日,其后在宗谷地方,发现了鸟脚类和鸭嘴龙恐龙化石;在月牙沟发现了一只应该保存完整的蜥脚类巨龙,虽然局部发掘只挖出了它的腰带和颈、背肋骨,但只要占有6%的材料,我们的专家就可以恢复到100%。因此测算这一四脚着地的巨龙的身长应在20米左右;这种蜥脚类恐龙当时为我国的首次发现。

专家们足以推断昌都地区曾是恐龙繁荣生长的地方,几亿年前他们曾是这里的主人。而侏罗纪早中期是恐龙由原始到进步、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史上的关键时刻,这一时代的化石在世界上尚属少见,因而昌都的恐龙化石实属珍贵。

行进在昌都,充满眼睛的是一派红山脉,红土地,大小车辆的车身车轮都沾满红尘土红泥巴。这类赭红色,皆为远古湿热气候所造就遗存的。

跟着古生物学家的发现之旅,让我这趟采访颇为有趣。

我恍然看到那侏罗纪时期,在这里四处行走的恐龙穿梭在密林中,漫步在水沼边,水沼边留下它们深深的足印。


恐龙足迹特写

恐龙足印何以保存至今

两亿年前的脚印何以保存至今?海洋退去,高原隆起,这些巨大的地质变化都没能让这些脚印随着海水一起消失,就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生物条件,肯定不可能有任何一样保护剂可以让这些恐龙们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脚印留存完整。而它经过几亿年的演变,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神奇的秘密不能不让人感到好奇。

 “在大脚印足迹的附近发现了丰富泥裂和波痕,这意味着水环境的交替。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昌都当时确实正处于海陆交替的阶段,同时也正是昌都大脚印的保存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在水畔,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足迹,随后水退去,地面干裂,这也正是恐龙足印保存至今的真正原因。” 邢立达回答了我的疑问。

大约在距今三四亿年间,海水在此地进进退退,来而复往,直到早侏罗纪的上亿年左右,海水彻底西退而去。恐龙这种生活在淡水水域的卵生冷血动物在这一带的一度繁盛,同时说明了海退后北起类乌齐、南至芒康的古昌都湖这一大范围内陆湖泊以及湖畔的森林植被生态多么欣欣向荣;而恐龙在此地的灭绝,说明了白垩纪末期的七千万年前,随着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气候干燥,地貌改观,湖泊退缩,植被减少,难以适应环境改变的恐龙种类开始减少,最后的蜥脚类恐龙为采食方便,只得使自己身体变大,活动范围扩展到20米水深的水域;可是当湖泊干涸,盆地升起为高山,这类蜥脚类恐龙也因此没有了生存空间,而完全绝迹。

至此,关于昌都大脚印的秘密全部揭开,侏罗纪世纪时期留下的恐龙足印才是它的真相。这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带着我们走进了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家族。不由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当电影里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我们看到被自以为是的人类源源不绝地从人工繁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复制和繁殖的恐龙,那些潜在的危险早已存在。任何生物都有其自身繁衍消亡的秘密,由不得人类不知天高地厚地复制。

当我问及邢立达:是否能推断一下昌都的恐龙是如何消亡的?这位严谨的古生物学家说,“这个没有定论”。这个未满30岁,科考年龄却超过十几年的古生物学家告诉我:“古生物学不同于考古,古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而考古属于社会科学。而目前国内研究恐龙的专家仅十人不到。”这让恐龙的发现之旅增加了难度。

最后,邢立达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恐龙大灭绝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恐龙等大量同时代的动植物都灭绝了。

古生物遗世而独立地存在于那些隐密的地方,等待着古生物家去发掘,而昌都大脚印的揭秘让我们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

足迹点就在道路旁边,迄今没有良好的保护

​​按语:此文是记者唐晶晶数年前专访我,照片为好朋友李力大哥拍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奥巴的思乡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