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0-09-17 09:10:57)
标签:

电教

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

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

教育

分类: 研究

问题:

1、电教满堂灌。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育人环境,广大师生深受其益。然而不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教师利用投影器、视频展台、计算机课件出示练习题,只是利用电教媒体代替了传统的小黑板,没有发挥电化教学优势,使电教媒体真正使用在教材的知识点和疑难点上。还有的从上课到下课一直使用电教媒体,出现了电教“满堂灌”。在这种情况下,电化教学根本谈不上优化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没有什么两样,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认为,电化教学不仅要解决教学容量问题,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解决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其运用的更加合理。 
2、使用目标不明确

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目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怎样用,用电教手段突破课文中的哪一难点,解决哪一重点,有的教师心中没数。只知道用,不知道怎样用好,不深挖教材,钻研教法,别人用,咱也用。毫无目标的东拼西凑,以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问其为什么要用电教手段,教师不清楚。一堂课下来,教师通过运用电教媒体解决了教材中的什么问题,学生的知识能力有哪些提高,教师不知道,学生不明白。这种毫无目的的运用电教手段,不如不用。众所周知,现代化教学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即使使用上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3、强塞电教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广大教师呼唤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入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一些教师中产生了唯电教论思想。在他们眼里,用电教就比不用强,电教总比非电教好。只要用上电教媒体,就是现代化教学,加上电教手段,就等于优化了课堂教学。为上好一堂课,千方百计拉上电教手段,把那些学生早已熟悉的东西照样搬上银幕。例如:一位老师讲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师把一个长方体画到银幕上,让学生观察,认识其特征。我们认为:即使绘制水平再高,也不如实物直观。况且实物到处可见,实物教具也不难找到。这样,即浪费了人力、物力,收效又不明显,不应提倡。同时,这种强塞电教手段的做法,造成了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脱节现象。这种一味追求某一手段,搞花架子的做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的原则

(1)辅助原则“辅助”两字很重要,不能滥用,不能为了使用电教而使用电教,也不能变“传统满堂灌”为“电教满堂灌”。那些看不见的抽象的难理解的,如原子结构、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形成,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结构,各种反应机理,原电池、点解池、电离、电解等等,这些就可以制作成动画的形式或利用计算机提供感性素材,帮助学生理解。

(2)科学性原则。课件的制作不可违背知识和认知的科学性,不能杜撰一些不合事实的画面内容,也不能为了生动形象或提高效率滥用媒体和软件,以免违背了每个学科和教育科学的规律。

(3)实验优先原则。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一般不能用电教方式取代,得优先考虑学生的实验机能的实际锻炼。只有那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危险性实验,才考虑用剪辑的录象和多媒体动画模拟。

(4)注意性原则。课件的设计,除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对此,制作课件时,不要过分地装饰背景、声音,对教学帮助不大的动画也应尽量少出现。同时,如果不是特别必要,尽量避免一课时45分钟全程使用计算机教学,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会抑制学生大脑对信息的接受。

(5)实效性原则。无论什么手段和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实际效果,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或形式“多样化”,不能为电教而电教,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此应做到: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什么媒体效果最好,就用什么媒体。

(6)高效性原则。素质教育对教学中的一个要求是:“课内大运动量,课外减轻负担”。运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媒体和软件的穿插安排要紧凑、合理、信息量大,比传统教学节省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