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人的眼前亦即他人的远方(49岁抒怀)

(2016-06-18 13:23:30)
标签:

诗和远方

分类: 感悟·散文随笔

每个人的眼前亦即他人的远方

 

◇衙外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许巍的这首新歌最打动人的,并不在曲调,而在这句歌词。尤其是对笔者这类患有重度“旅行病”的人,它所传递的那种人生态度和理念正戳中腰眼儿。那天在KTV,我还尝试着去点这首歌,只是许巍的沙哑嗓音太难模仿,经我那么一吼,本来在各自内心飘飘摇摇的远方,一下就砸在后脚跟儿上,无奈唱半截就切了歌。

 

我喜欢这句歌词,更在于它是高晓松假其母之口以“谆谆教导”的口吻说出。这么多年来,我带儿子登山、旅行,途中跟他聊天,也常常是高母这种口气。我对儿子说,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重压之下的年轻人很容易迷茫,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有梦。我特意强调,梦跟梦想不同,梦想是目标,梦则是情调。我还对他说,在“务正业”的前提下,懂得浪漫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保证,更是一种精神素养。儿子笑答是啊是啊,否则咱们跟咸鱼有啥两样?咳,这小子真贫!

 

但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咸鱼”,硬生生把一种情调“腌”成了鱼干。比如这首歌出来后,就有不少人指斥高晓松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他是“富二代”!对这样的“齁咸”论调,我想说,高晓松是富二代,但我不是,我儿子也不是,我却依然要他树立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人生观。在我眼里,一个人的幸福感无关乎贫富,诗和远方也无关乎贫富,它其实只是给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出口。而且我要告诉那些质疑者,跟远方对立的并非眼前,但跟苟且对立的却必定是一个人内心的诗意——一个内心有诗意的人,在向往远方的同时并不会彻然嫌弃眼前,因为他深知,旅行说到底不过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嫌弃眼前,那么可曾想过,当你不远万里跑到一个所谓的世外桃源,那“桃花源中人”也早就厌倦了他眼前的一切?

 

所以,一个内心有诗意亦即荷尔德林所谓“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的人,无论身处何地,呈现给人的都是阳光,因为他内心永远都有一片葱茏的田野,需要灌溉和日照。是的,他也有苟且,但一条鲜活的鱼不可能一直沉在水底,它会经常浮出水面,跃起,在空中画一条弧线,随后在水面荡一圈涟漪,那涟漪就像一首配乐诗,余波缭绕,三日不绝。

 

 

而说到这里,我眼前立马浮现这样一幕:那是2008年深秋,珠峰脚下,圣洁的雪山以及缠绕在它腰间的白云,倒映在一方不大但清澈见底的水面上,岸边的高地上则是一大片黄灿灿的青稞,一个中年妇人正在田间劳作。如此静美画面,简直就是立体的梵高画作。可当我悄悄走到妇人背后,正准备举起相机拍照,却被她发现:“No,No,Money、Money!”妇人一脸不快,并摩擦着食指和拇指做出要钱的手势。你可以想象,这情景在当时该多么尴尬!我最初也是一怔,但随后即向她颌首点头,并示意她该干嘛干嘛。然后我继续拍照,待绕到她正面时,看她黑红的面庞堆满了羞涩……其实,我事后只给她了5元人民币,而她好像也并不在乎钱多钱少,只是可能经常被我这样的游人打扰,想以此来赢得尊重。我在递给她钱的同时,打开相机让她看镜头里的自己,她更为羞涩,并一再对我表示谢意:“Thank you、Thank you”……此时,你不觉得这一幕也挺温馨吗?而诗意就在此时伴着阳光弥散开来,哦,我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眼前亦即他人的远方,而每一畦远方的田野里也一样有苟且,但只要我们内心有诗,苟且就可能被抵抗乃至消解。


(专注于玩已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