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2014-11-03 10:01:19)
标签:

青龙山慈云寺

慈云寺红叶

分类: 短线·太行~悠游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衙外

 

其实,原本打算周六去嵩山找个山头爬,结果临行时,我调整到了巩义的青龙山慈云寺。早听说这地方还行,但一直没去过,此次特意前往,到了后,大伙均有“实在没有想到这么漂亮”的感慨。确实如此啊,我本以为青龙山不过是巩义的黄土丘陵,却不知道竟是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尤其是满山红叶之下的青龙潭水洁净如镜,实在美不胜收。而踱如寺内,看千年古刹威严肃穆,而寺内银杏金黄灿灿,梵音袅袅,颇有感觉。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这是我周六所发微信:天天惦记着往远处跑,却忽略了身边的胜境。青龙山慈云寺,我还是头一次来。山清水秀,寺幽香旺,况此时节正值漫山红遍,漂亮极了。煞风景的是,这儿居然蹿出个蛇精病裸奔男。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下面是我复制的一些有关此寺院的简介:


中州第一寺
这要从中国佛教发展史谈起,自公元前五世纪东亚产生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大思想家之后,儒、道、佛教就逐渐产生,在政权的作用下,儒、佛率先步出国境,而道教也相继发展,并互相影响。据资料记载,佛教已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只不过是民间形式罢了。正式由官方接持,大约以汉明帝时为最早。最旱受到皇帝礼遇的就是白马寺与慈云寺的奠基者摄摩腾与竺法兰。
古中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最初在洛阳(今偃师境内汉魏洛阳城翻译《四十二章经》,这已无庸置疑,但“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就有待商榷了。
首先从年代上讲,二高僧来到洛阳,住的是国家接待外国宾客的官邸鸿胪寺,并非伽蓝,更非白马寺。因为当时中国尚没有寺院。“寺”还是官府机构的名字。为使僧人专心翻译经卷,宫府后来为二僧修了“精舍”,一望而知,“精舍”之意也与“伽蓝”相去甚远。“白马寺”是为了纪念二僧在此处译经,后来才由“封建国家创立的第一座官方

慈云寺(3张)寺院”(《洛阳志》第十五卷七页)。据东魏(534-550年)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初创的寺位于雍门外,或因其建筑式样和梵文音译而称“塔寺”,或因其教而称“佛寺”,并无白马寺之名称。据考证,大约在西晋时。才有白马寺之名”(参看《洛阳志》十五卷第二节:寺院创立)。而位于汉代洛阳(今偃师境内)东不远处的慈云寺,则是“汉、唐、宋、元敕建重修”“古刹慈云寺号释源……法竺兰、摩腾、三藏宣。后显大唐并宋帝,重修至正、至元年,大明建立如来殿。”(见景泰元年三月,慈云寺住持僧觉顺撰《重修青龙山慈云寺》碑)。其它古碑也多有记载,如“汉明帝永平七年有僧摩腾、竺法兰……云游此山,因其山川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故其山满月之形,水曲银河之派……有祖师(指二僧)降蛛之处,二老(指摩、竺)谈经之所……至于唐三藏法师,奉敕重修庄严宝地,自兹以往,或兴或废修置不一……少林同祖,白马同乡”(见天顺四年。赐进士第中顺大夫河南知府,汉中虞廷玺撰,朝议大夫、广东左参议、洛阳杨铭书之《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铭。)青龙山间有古刹名曰慈云大寺“(见大明正德三年《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记》),可见慈云寺建寺开始即以“慈云”为名,比“白马”寺之名字早二百余年。另外,“白马寺”也并非仅指洛阳白马寺,据慧皎《高僧传.摄摩腾传》载,“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难怪在慈云寺的古代碑文中,就有“白马西来故号慈云之德”,或甘脆称“古刹慈云寺乃释源白马寺,兹寺古道场自汉、唐、宋、元敕建重修。”也许慈云寺就是白马寺的前身。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慈云寺:被忽略的身边胜景

重要的是,这最后一句:慈云寺就是白马寺的前身,也就是说,它是白马寺的上院。那么,白马寺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一说,也就有待商榷了。

此行参与人员分别为老田、钢炮、步调、毛冠、乐游、圈儿、虾仁、绵羊、阿娇、莲菜、青春及青春的女儿梅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