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的小酒吧(小神曲之8)

标签:
彭明虎跳峡莫西子诗 |
分类: 游思·行者絮语 |
彭明的小酒吧
◇衙外
在央视节目《中国好歌曲》上,摘得“榜眼”的是一个叫莫西子诗的彝族小伙儿,他面相文静、纤薄、怯弱,原创并演唱的作品却很极端——《要死就死在你手里》。首次登台时,他介绍这首歌是写给自己女朋友的,节目为此还特意播出了其正在后台幸福啜泣的日本女友。正如网友评论,那女孩长得的确很像“苍老师”……但当时坐在电视机前,我想到的却是彭明以及他当时正在装修的小酒吧。
一样的文静、纤薄、怯弱,且一样是深山里走出来的娃儿,莫西子诗来自四川大凉山,彭明则是虎跳峡的纳西族。唯一不同的是,莫西子诗正在跟其日本女友热恋,而彭明已经跟他的日本妻子离婚。去年冬天,他去天津前妻那里接女儿,特意拐到郑州住一天,我们请他吃烩面,席间,我问他现在准备“死在谁手里”?他腼腆地笑笑,避而不答。
旅途上的相识都有偶然性,我们跟彭明也一样。当时,虎跳峡迪庆一侧出现塌方,想去哈巴雪山,只能先雇车到塌方处,然后下车徒步翻过塌方点,再换车前行。那天,彭明“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塌方点,我刚把背包从车上卸下,他便“顺手”接过去。要知道我当时是全装备,里面还有冰爪、八字环等物,背包足有50斤重,他佝偻着身子背着大包,踩着那些滚落的石块和泥土,三步两步便到了一辆面包车前,并把包塞了进去……呵呵,好吧,我出行历来讲求随缘。本来,我们正在犹豫是直接赶往哈巴村,还是在虎跳峡留宿一晚,看他这么诚恳,也就顺水推舟从了他的安排。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可以不提彭明的客栈叫什么名,但现在正值“舌尖热”,则必须说说他姐姐彭芬烧的那一手好菜,尤其那盆蔬菜汤,按《舌尖上的中国》的那种解说风格,大致得这么描述:“对纯朴的纳西人来说,清淡的蔬菜汤不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鲜活而生动的记忆,尤其让食客永远也难以忘怀……”打住,抹抹口水,不敢再说这个了,受不了。
游完虎跳峡,我们去哈巴雪山,临行时我告诉彭明,希望三天后,他能到哈巴村接我们,因为大家还想回来吃他姐姐烧的菜。应该说,这话本身是句客套话,带有一定程度的玩笑意味儿,因为哈巴毕竟是一座雪山,谁也不敢说他三天准能成功登顶并顺利下撤!而没想到的是,三天后,当我们登顶并撤下山来,彭明的小面包车果真停在我们的客栈门前——你可知,他是咣当咣当开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而跑来的啊!事后我问他:你怎么就确定我们这天一定下山?万一耽搁一天,又没信号,你岂不白跑?“我们纳西人信神,我相信你们人品好,不会遇到坏天气……”听听,这小子多会说话,一句话直接把大伙的疲惫给冲走了一半儿。但事实上,我们首日上山便遭遇一场豪雨,受老罪了!那一夜,我们在大本营烤了整整一夜鞋,鞋干后俩人放弃,俩人选择直接冲顶,之所以逼得这么紧,其实也是为了信守那句“玩笑之约”——登山前,大家在彭家都“抻着”不敢喝酒,而在大本营的饥寒交迫中,老几位全是靠回味彭芬的厨艺而熬过来的!
从哈巴村再折腾到虎跳峡已是深夜,那一夜我们在彭明尚未竣工的小酒吧里彻底喝傻。我记得彭明给大家唱了一系列纳西族歌曲——虽然跟莫西子诗相比,他的唱功实在太烂——更嗨的是,临江仙借着酒劲居然赋诗一首:
幽居中峡揽胜景,
放眼望处群山青。
金沙奔流滚滚来,
白云飘渺萦碧空。
独坐品茗思往事,
临窗凭风听涛声。
一片纳西清净地,
休闲疗伤总宜情!
彭明来郑州时告诉我们,他早已将此诗裱好,并挂在那间酒吧的正墙上,不少客人读后都竖大拇哥……我好想好想故地重游!
(2014年6月19日《大河报·河之洲》已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