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之旅——从孟屯河谷到米亚罗(2)

融入整整一团光
流光则万岭嵌空,懈影则知岩熳斓。刚才说了,山神放飞色彩是在麦多什古雪山的某一个垭口。现在我确认,这个垭口就是央迈康垭口。始料未及,翻越它,并不亚于又登一座雪山。

此行总共三天行程,前两天一路缓坡不觉拔高,可谓优哉游哉,几个人漫步在色彩之间,只剩下不停地举起相机并按动快门。而这第三天,向导像有意要给我们来个高潮再曲终人散似的,央迈康垭口以它怎么攀爬都难见庐山真面的神秘,彻底让人崩溃。
其实,两天的工夫,我们顺木香河一路而上,到了垭口下扎营地已是海拔3700的高度。而背工们脑子里没有海拔的概念,他们只反复说没多高、没多高,让我们以为顶多也就拔高二三百米而已,可谁知道,当我们第三天一早开始翻越垭口时,才彻底知道“没多高”有多高,且由于坡度过于陡峭,起先我们始终看不到垭口在哪儿,一个个只是像狗一样地仰头向上,足足用了近四个小时,才登上垭口。这相对高度何止二三百米?事实上,腕表显示央迈康垭口海拔足足有4450米,也就是说,我们一路拔高了750米!



不过,不仅在信佛的藏区,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请相信因果,只要你付出努力,上苍自然会对你给予奖励的。当大家步履蹒跚地终于挪上垭口,眼前壮美的景色立马消弭了所有的劳累,尤其是对于我和海湛蓝,远眺自己刚刚登顶的雪隆包,看它那天神般的伟岸身躯,内心的自豪就不仅是由衷流露,而更是一种喷发。更重要的是,翻完这个垭口而进入米亚罗地界,跟前面的叽叽喳喳的杂色不同,这里就像谁把新疆喀纳斯搬到了藏区。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这边的色彩跟垭口那边完全不同,那边是拥挤的杂色,而这边单纯地只有雪山、绿坡和黄树“三原色”。如果只是看照片,你绝对会误认为这是白哈巴或禾木。而如果说垭口那边的色彩是叽叽喳喳的鸟群,这边则像一个整洁的篦子,在细细地筛着阳光,而筛着筛着,你就分不出哪儿是雪山、哪儿是树、哪儿是光,你就弱视到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光点,正在融入整整一团光……

(2013年11月5日《大河报·天下旅游》已刊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