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支书的交谊舞(“小神曲”之5)

(2012-09-22 14:44:42)
标签:

马库

高黎贡山

独龙族

甜蜜蜜

滇缅公路

分类: 游思·行者絮语

马支书的交谊舞

 

◇衙外

 

在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之前,央视《新闻联播》曾播发了一条简讯,说普查人员已先行进驻中缅边境的马库村开始调查。这条简讯大约半分钟,一晃而过,却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全国统一的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是在11月1日,为何马库村这么特殊,要提前开始?且听我代央视慢慢道来。

 

而说起这个,我得先倒叙,讲一讲冻死在高黎贡山黑普罗破垭口的那8个民工的故事,那是2005年春,高黎贡山山腰上的杜鹃花正烂漫到炫目,他们却长眠在雪线之上的白雪皑皑。

 

我只知道他们都来自云南曲靖,本是前一年夏天到离马库不远的孔当镇打工,由于工程延期,直到秋天还未完工,就在这时,大雪来了。马库、孔当到贡山的公路完全盘绕在悬崖之上,冰雪覆盖后,别说汽车,即便是开坦克怕也没人敢走。就这样,整整半年时间,这群民工被困在孔当,好不容易盼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黑普罗破垭口下的那个隧道却由于雪崩堵塞,仍不能通车。8个民工实在归心似箭,就乘车到隧道口后徒步翻山,没成想在山顶却遭遇一场暴雪。几天之后,我们同样不得不选择翻山而过,依然能见到他们散落在雪地上的大衣、被子、铝锅以及暖水瓶……说到这里,你可以想象了吧,如果将马库村的人口普查工作拖到11月后,随便一场大雪来临,普查人员就可能不得不在那里把每个人乃至牲口都查上八遍了。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却住着一群快乐的人,他们是独龙族,年轻的马库村村支书马大姐则是他们快乐的“龙头”。

 

说实在的,别看我大姐、大姐地叫得甜,到现在也不晓得马支书当时到底多大年纪,她一脸沧桑,眉眼被风雪镂刻得像个大妈,尤其那身破旧蓝衣,真像纪录片里当年修建滇缅公路的女背工。但我估摸,她不过也就三十来岁,相比我而言,应该还是个MM。我们到达马库那天正巧是五四青年节,这个在内地几乎被人淡忘的节日,却是他们的嘉年华。作为远道而来的稀客,我们被盛情邀请到村委会,接受大伙儿一碗一碗地敬他们自己酿的米酒。那一夜,我们都喝高了,马支书更是酩酊大醉,一个婆娘家,一摇三晃地站都站不稳,样子真可笑。

 

走出村委会,院子里已生起篝火,村民正围成一圈儿在跳一种类似藏族锅庄的舞,我们自然被拉到中间,大家跳啊跳,跳着跳着就有人栽倒在地上,马书支书也不例外,我亲见她栽了好几个跟头,有一次还差点栽到篝火里,然后随便拍拍身上的尘土,就又拉着身边一个人跳起来。我见过不少醉酒的女人,但还是头一回见一个女人喝到这么hige的程度,且看她醉眼迷离,嗑药般地不停蹦跶,篝火打在她的脸上,那汗渍渍的样子,就像红彤彤的杜鹃花瓣落在泥沼里……

 

很多人对独龙族不了解,其实我也不了解,只知道在56个民族里,他们人口倒数第二,全族不过7000来人,而马库村大约有五六百人,差不多占全族的十分之一了。按百度百科上的说法,独龙族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但就我所见,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的独龙族人,既不文面,也不散发,比如马书记就梳着辫子,只不过她的辫子是那么僵硬,且夹杂着草叶,即便在跳舞时,也只是随着身子的抖动而抖动,辫梢则像木棍一样敲打她皲裂的面颊。我现在想不起来那一夜的舞会是几时结束的,只记得翌日醒来,太阳已晒到屁股了,但半个村的人都还在沉睡。我们本想去跟马支书告别一下的,无奈她仍不省人事。我们下山时大雾弥漫,且有小雨淅淅沥沥,当绕过一个山头,马库不见了,却仍能听到村委会的高音喇叭里放着前夜的舞曲——好像是邓丽君的歌?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马支书的交谊舞(“小神曲”之5)
黑衣者为马支书

(2014年5月16日《大河报·河之洲》已刊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叵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