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衙外
衙外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911
  • 关注人气: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最新影评
加载中…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战马》:从一双马眼里窥见的人性

(2012-03-03 23:40:22)
标签:

斯皮尔伯格

《战马》

国王的演讲

文化

分类: 感悟·散文随笔

《战马》:从一双马眼里窥见的人性 
 
◇衙外 
 
被天气预报忽悠,周末不爬山,但总得有点事干,《战马》让人回味,爱意缱绻,泛滥。 
 
严格来说,虽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战马》较之同期上映的《国王的演讲》差得太远,后者我在网上早就看过,而前者则期待许久。但《战马》无论是演员的配置,还是剧情的拖赘,以及那些刻意渲染的桥段,都有失“大家风范”。就像张艺谋的《三枪》,小伎俩耳! 
 
然,虽是小伎俩,单从文艺片的故事性和观赏性来讲,如果我们抛却因导演地位而必然产生的期待感,并能有意识地摘去其被国内影评人强加的“史诗性”高帽,在近年来占据中国银幕的这么多类似于《变形金刚2》、《碟中谍4》那种仅注重感官刺激的引进大片中,它,究竟是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像有人拿一把小刷子,撩拨心弦。 
 
而巧的是,现在,我们正处在归真堂“活熊取胆”的争议之中,我相信,凡在影院里能把泪水泼洒给乔伊——那匹神奇战马的观众,都是禁不住这种撩拨的有爱之人。禁不住这种撩拨的人,必然也禁不住一根导管伸进胆囊的痛苦联想。 
 
有关《战马》的故事梗概,在此就不必再费笔墨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那么苛刻,不妨把它当成一部专为成年人而改编的卡通片——人性说起来很宏大、复杂,但其实,它往往就是一个人,以自己的生命之于其他生命最本真的恻隐之心。残酷的战争中,为了各自利益,为了各自“主义”、为了自己所属的群体,人与人之间可以毫不心慈手软,但之于一个无辜者、一匹马,人人却都有可能是耶稣,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个人本身都是耶稣!你之所以表现出狭隘和暴戾并强化它,是心灵已被遮蔽。 
 
但被遮蔽的心灵,只要有一点缝隙,它就会探出头来透一口气。为此,当我们看到乔伊挣扎于两方对垒的铁丝网,战火中的德军和英军会暂时抛弃前嫌,他们不是没有了仇恨,他们是触及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伦理底线,触及到自己也作为一个生命,物伤其类的天然痛感。也正是为此,无论归真堂的熊胆汁有没有“药效”,它伤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那点情怀,仅此,便不可饶恕。 
 
怎么又扯到归真堂了?其实,我只是想说,不管人与人还是人与物之间,都有着恒定的不可逾越的底线。电影中,乔伊将一系列人串在一起,看似迥异,而且是对立两派,实则都是命运操弄下的小可怜。电影中,镜头不断拉近乔伊的那双眼,浑浊,伤感,有时还是无知的木然,但就是这样一双眼,像一面镜子,它的苦难反映着每个人的苦难;它的情感,反映着每个人的情感。这其中,也包括那个唯一对战马不存同情心的德军军官,当法国老人质问他“战争永不会结束”,他回答:“是的,你说对了!”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他看似决绝,这句话确实才是对命运最大的抱怨。也正为此,当乔伊表现出生命本质的“抗争”,才掀起交战双方每个人内心的波澜。而之于《战马》所要阐释的那点意义而言,放大了来看,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命运无法掌控的一种顾影垂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