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2010-10-18 08:43:18)
标签:

夏特古道

木扎尔特冰川

安行者

破城子

温宿

旅游

分类: 长线·游走中国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衙外

 

三,趟过冰河
   
    过河!没有在天山深处走过的人们,怕是很难想象在这里趟河是怎样一种情形。事实上,别看冰川险恶,这几年来,死在夏特古道上的驴友,没有一个是在冰川上,我只听说2007年那队被直升飞机所救的驴友是在冰川上出事,但他们只是在冰川上迷路,终究获救。而湍急如泻的冰河才是最致命的,我是游冬泳的,我凭经验,用自己的腿来量,这里的水温绝不高于5℃,且不说水流过急,一般人就是静止地在这水里呆上三两分钟,也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看着不过不到二三十米宽,且水深也就是刚到大腿根儿,但当你从此处趟过,只要脚下稍微因河下暗流或乱石打个趔趄,那就可能是死亡之河!
   
    而说到这里,我不免又想到了2007年10月的狼塔。那一年,我就是在这样的河里死里逃生——“我们从宿营地出发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在一处过水处被水冲走,直到冲进10多米外的一个被崖壁下的深潭。我一生都忘不了那个时刻,那虽说是一个深潭,但更是一个旋涡,在没顶的刺骨冰水里,我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旋转的水不断将我推到崖壁边上又活生生地从崖边推开,由于崖壁光滑,我无论怎么尝试攀缘,也攀不上崖壁。我曾想过弃包,但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包里背的还有帐篷、睡袋以及大家的部分公用食品,如果弃包,我或许不会在水里泡那么长时间,但接下来的路程还有多远?好在我水性不是太差,爬了这么多年的山,也多少有些攀爬能力,最后竟抠着崖壁上的石缝爬到崖上……”从那一刻起,我对过河一直心里存有阴影。
   
    但此次夏特之行,我们仅仅过了三趟河,而这有赖于老安和山人他们对道路和地形的熟悉。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说到这里,我不免又想插几句话。事实上,早在冰川上穿梭时,我就在思忖,假如此行我们没有跟着这支80人大队,而是按原计划我们三人自己打着GPS点走,究竟会怎样?我当然有信心会走出来,但实事求是地说,至少到过完这些河,我们至少将会将多耗时一天以上的时间。
   
    首先,在冰川上,我们将因为要不断靠自己摸索道路,差不多要多耗时半天时间。而很有可能,我们会摸到深夜。其次,在山人的带领下,我们从冰川末端走到有人家处,仅过了3趟河,但如果是我们3个自己走,我估摸了一下,至少要过6趟河以上。因为GPS点哪怕再精确,它算不出每年的河道会在哪里岔开,更算不出哪里可以翻山避开河道,而多走一趟河,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过河的过程,这里就不去细述了,总之是在老安他们做好保护之后,除了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外,其余所有人都是抓着绳子缓缓而过,只是每次都把人冻得双腿发麻,其中独山子一个女驴友,因第三次过河时已是夕阳西下(在新疆,太阳一落山,马上就是寒气逼人),她上岸后居然两腿痉挛,被冻得咻咻直哭。而事实上,第三次过河,应该是最有安全保障的,因为这里已经有哈萨克牧民,一个牧民骑着毛驴想驮一些人过去,赚些外快,但很可惜,我们这帮比毛驴还执拗的山友里只有一个女孩答应了他!弄得他还挺扫兴。
   
    过了第三趟河就是扎营地,那是一片胡杨、沙棘和白杨夹杂的林地,白杨树的叶子已经黄了,在夕阳之下泛着炫目的光彩,打眼望去,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因白雪皑皑形成视觉审美疲劳的人们,真是美轮美奂,简直到了天堂。
   
    而走到这里,如果是小部队单独穿越,出山还需两天步行时间。但老安告诉我们,他们已经联系好了卡车,第二天我们只需再走4个小时,就可以在玉石场坐车出山。大伙听后都很高兴,也为此,那一晚树林里很是热闹,各个帐篷里不时传来狼嚎般畅快的歌声,直到深夜。
   
    翌日,也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天早晨,大伙再次背好行囊,来到木扎尔特河畔的一块巨石旁边,老安、山人他们从背包里掏出背了几天的香梨、苹果、鲜花和黄表纸,庄重地摆放在石头上面,我们整整80人,不仅为4个月前刚刚遇难的两位北京女驴友默哀,为董务新默哀,也为千百年来所有走过这条艰苦卓绝的古道而罹难的英灵们默哀,在纸灰迎风飘散的那一刻,如上所述,我真的说不清楚自己的心情。
   
    夏特,我来了,我走了,虽然是被迫加入一支80人的队伍,而不是三个人靠自己摸索着走出,这里或许有遗憾,有无奈(事实上,当我们乘卡车出山的路途中,又经过了三道关卡。如果是自己“非法闯入”,出不出得了山,还真是一个问题),但所有的遗憾和无奈首先被此行所产生的一些友情所抵消,其次,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我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夙愿,一个梦,这也许就够了!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临出山时,已有人家。哈萨克人骑驴想驮我们过河,但队伍里唯有这个女孩骑了驴。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集体祭奠在夏特消逝的亡灵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天山水的矿物质非常丰富,这里流过的水都是褐红色的,像血一样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大家坐卡车出山,在乌鲁木齐驴友嘴巴里,坐卡车为“漂大箱”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出山时还有三道关卡,这是第一道:破城子
乌央乌央走夏特(之二)

简介:夏特古道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高危的一条著名古隘道,连接古乌孙国和龟兹国,又称唐僧古道。它翻越天山主脊上海拔3600米的哈塔木孜达坂,横穿天山山脉,贯穿新疆南北。清代在木扎尔特冰川上设有70户专门凿冰梯的人家,因而得名“沙图”,夏特是沙图的转音,汉语意思为“阶梯”、“台阶”、“梯道”,因此夏特古道也有称“天阶之路”,也有称之为“夏塔”的。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煤矿,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经无人问津,现如今,人们从南疆的温宿县到北疆的昭苏县要走近2000公里漫长的交通线。

 

(2010年10月26日《大河报》已刊发)

(2012年第6期、第7期《魅力中国》分期全文刊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