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2010-10-11 11:05:11)
标签:

温宿大峡谷

地层

峡谷群

四驱越野车

旅游

分类: 长线·游走中国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衙外

 

昨晚飞回郑州,回来就跟刚从梅里雪山归来的老末、飞过、阿娇,从喀纳斯回来的钢炮、围巾、奇遇,从博格达归来的帽檐以及从八里沟回来的腐败分子游侠等人小酌,整到深夜方归,而现在“二白”还在火车上颠簸。而我之所以选择飞回来,实在是因为今天必须上班。今天早上在挤BRT时,我还在感慨,这无聊的生活又开始了。

 

一回来就是紧张的工作,夏特的游记根本没有时间写。准备近日按时间顺序,贴一些从夏特出来后分别游览的温宿大峡谷、神木园、库车大峡谷和库车老县城的图片,也算是不让博客闲着。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上图为“阳元石”,下图为“女阴壁”,俩景点紧挨着,在峡谷景区内被统称“生命之源”,你别说,还真有点像。

温宿大峡谷是一处巨大的次雅丹峡谷群,乍一看的确很令人震撼,但进去深了,也觉得没啥意思,因为我们从夏特出来到五团,一路上见了不少这样的山峦,也算是审美疲劳了。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我题目上说它空旷到“有谷无峡”,不是我在夸张,我查了资料,温宿大峡谷的维吾尔语名字叫“库都鲁克大峡谷”,其本意就是“空旷”的意思。相比库车大峡谷而言,这里的确是太空旷了,乃至一些地方空旷到有点不像峡谷的样子。我们是花了300元前,雇景区的一辆四驱越野车玩的这里。目前,该景区还有几条谷没有开发,而多数峡谷都可以驱车而进,仅有很少地方需要步行。游玩一趟,多少有点“上当”的感觉,所以这里也不想多说了。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至于从地质学上该怎么介绍温宿大峡谷,这里直接复制百度上搜索出来的内容,如下: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大峡谷距温宿县城东北约80公里,地处温宿县博孜墩乡境内山区中,距国道314线30公里左右。峡谷观光探险区约有30平方公里(含地质独特构造—盐丘地貌),总长度约5公里,宽约6公里,典型景观集中在峡谷中部区域,山体以红色砂岩、页岩为主要构成,峡谷谷口宽约160米,入口处河床平坦,灌木稀少,沙细柔软,河床顺峡谷缓缓升高,直至雪山脚下,间有清泉从时宽时窄的河床缓缓涌出。峡谷群南面有近200平方公里的戈壁,主要分布和生长着麻黄草、梭梭草等耐旱植物,黄羊、野猪、野兔、狼经常出没于峡谷和戈壁之间。

 

  大峡谷两侧群峰耸立,山体以棕红色为主体,间有淡绿色、米黄色、乳白色穿插其中,顿显五彩斑斓,雨水过后更是色彩鲜艳。进入谷中约1000米后,大峡谷相继分为8条较大支谷,长短不一的小支谷在峡谷群中约有1000多条,较大支谷风格迥异,小支谷千变万化,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把地层切割的班驳陆离,形态万千。步入峡谷,视野时而开阔,时而郁闭,峰回路转,时暗时明,峡谷群峰叠嶂,万轫攒空,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
     
  峡谷内分布有少量灌木、胡杨树和耐旱盐生植物,峡谷两侧断崖因风吹日蚀,雨水冲刷,形成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神奇景。大峡谷形成的基本原因:260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的巨型内陆湖泊在地壳的抬升中,不断形成沉积地层,那时湖泊沉积时,气候时而湿润,时而干旱,形成了红、绿、黄、青相间的条带状沉积地层,到后来湖泊水沉积的环境是在干旱炎热的气候下形成沉积,其中的氧化铁氧化后融入到沉积物中,使沉积的地层变为红色。地层在沉积时,湖泊中的淤泥灰质与砂交替重叠沉积形成了典型的复式韵律层构造,质地软硬相间,彼此重重叠叠,远望象条砖堆积砌成的百丈城墙。
     
  峡谷群中随处可见的石柱、石林的形成:是距今1000万年沉积的上新世地层在漫长的地质变化和风雨侵蚀过程中形成的景观,上新世地层厚度大,沉积物中黄土多,垂直节理发育好,不易崩塌,在雨水的作用下易形成直立的石柱、石林。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温宿大峡谷,空旷到“有谷无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