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户籍“既得利益者”的慨言
(2009-06-02 14:51:34)
标签:
户籍制度城市居民既得利益蔡昉高考歧视杂谈 |
分类: 评论·直抒胸臆 |
作为一个户籍“既得利益者”的慨言
◇衙外
我本一介平头百姓,从没“荣幸”地想过自己也会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但看到6月2日《新京报》有关“社科院专家蔡昉建议剥离户籍福利内容”报道下的一些城市网友跟帖,则忽然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正享受着“政权和政策所赋予的一些特殊利益”,可谓户籍“既得利益群体”之一员。这些网友说“城市是城市人几十年共同努力建造的,但一些不属于它的人进来后就无情地破坏它……”还说“现在农民工享受一切待遇,都是城市纳税人支付的,很不公平……城市人口的福利已经少得可怜了,还要剥夺?”这样的发言让我感到不安,都说中国的改革阻力主要是来自既得利益集团,作为一个评论者,我虽然也曾多次在文章中有过类似表述,但那都是针对官员或垄断单位的,自己并没有切身感受,而现在听到这些来自身边的声音,我算是彻底体会到了“既得利益者”的“苦衷”了。
蔡昉都建议了些什么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他指出,正是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金量造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悖论,只有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掉,或者把福利上的差距缩小到无须借助户籍即可共享,则可以打破改革面临的两难处境。一言以蔽之,户籍改革不是阻力重重吗?那就先拿掉附着其上的一些好处,让户籍成为一个摆设,下一步就好办了。
老实说,作为被制度“设计”进去的“既得利益者”,我跟绝大多数城市人一样,并不觉得面对农村人口的困窘,自己该有什么愧疚。我也看到,如今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确实要比多数普通城市人过得滋润得多。但尽管这样,我还是要说,户籍政策作为一种歧视性规定,从根本上来说,你得承认它是非正义的。我理解部分城市居民想为自己保留这仅有的一点“特权”心理,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以此为基础的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促成了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也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口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对未来的预期。而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为他人着想的话,那么,我来告诉你:其实户籍制度也在伤害着你!比如笔者作为一座省会城市居民,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农村或周边其他一些小型城市居民,但在诸如学生高考等方面,跟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相比,我们所遭受的歧视,其实又跟农民所遭遇到的有什么两样?大家知道,长期以来,同样是考取一些重点院校,外地考生要比京、沪等地的考生多达几十分甚至上百分,如果说我们作为城市人拒绝剥离这些户籍“好处”的话,那么当你的孩子面对上述不公平待遇之时,你能保持沉默吗?
是的,彻底打破户籍藩篱,短期内可能导致城市居民的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负担进一步加重,社会治安也受到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是中国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展所必须的制度变迁成本。是的,同那些跟帖网友一样,我也承认,多数农民相对于城市人而言素质不高,甚至愚昧、狭隘,但我们想过没有,表现在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正是诸如受教育权等社会资源缺失所造成的!还是那句老话,城市人往前推三代,谁家不是泥腿子?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可能左右不了国家政策,但至少应该拍着良心说话。为此,我为上述网友感到悲哀,作为城市人,你们的狭隘其实比农民的狭隘更可悲。
(2009年6月3日《现代金报》已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