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老天强颜的温柔

标签:
天气强颜旱情旱灾刘洪波 |
分类: 态度·有感而发 |
下雨了——老天强颜的温柔
◇衙外
下雨了,100多天没有经过雨雪滋润的干涸大地,今天终于可以抿抿嘴了。这是被大炮打出来的雨,是老天爷强颜的温柔,但老天爷实在存量不多,所以只是一场毛毛雨,霏霏,细细,碎碎,聊胜于无吧。
说起这场旱灾,我觉得昨天嘀咕的还不够。其实,跟去年同期的南方冰雪灾害相比,此次北方大旱或许更致命,很明显的一个结果是,它很可能导致粮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而如果真是这样,2009就会比预期的更难过一些。但你发现没有,去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引发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而今年的北方大旱从开始到现在简直就是“润物细无声”,纵使现在的河南旱情已然变成最高级别预警,但跟去年雪灾相比,它所受到的关注度仍不过就像刚刚被大炮打下来的这一场“毛毛雨”。
刘洪波问:“是媒体疏于关心这场旱情,还是因为旱情还没有抵达大部分人的生活,或者是因为干旱信息的发布受到了什么控制?”现在冷静下来想想,作为媒体中人,尤其是身在“灾区”的媒体中人,“受控制”的可能性不能说一点没有,但应该很小。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媒体疏于关心这场旱情”,那么,媒体为什么会疏忽这样一场50年未遇的大灾?说白了,是因为旱灾至少在表面上,只是农村的事情,它显然不像雪灾时把汽车堵在高速公路上那么“刺激”,更不像把几十万人壅塞在广州火车站上那么抢眼。旱灾是不紧不慢的“文火”,更何况它又只是架在与城市生活无涉的农村“灶台”上,所以媒体即便想“炒作”,它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才好——总之,吊不起受众的“兴趣”。
刘洪波说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讽刺,而要我说,被讽刺的其实并不是信息,而是在这个时代,人们遴选信息时那种心态。我们可以想象的是,现在没人关心农民的死活,但假如今年年底粮价确实上涨了,媒体的反应却绝不会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