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局部、大局看“琴、棋、书、画”棋之所指

(2011-09-24 17:59:19)
标签:

聂卫平

琴棋书画

体育

分类: 锐评棋事

  “琴、棋、书、画”棋之所指,一直颇有争论,可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琴、棋、书、画”四字并列出现之时,其所指肯定是围棋,因为那时候没有(中国)象棋。

 

象棋最终定型和火炮的出现有关。要想把炮弹打出去,得先有火药,而火药出现大致在唐末,因而火炮的出现最早会追溯到宋朝。由于火药量和弹头配比总有问题,大概在元代技术方渐成熟,火炮才在战争中真正发挥出作用。现实中有了火炮,象棋中才会出现“炮”,中国象棋得以最终定型,从中可以推断出象棋出现的大概时间……

 

《论语·阳货》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虽然孔子这句对围棋的认知有些勉强,可足以证明围棋出现的时间区。

 

围棋的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围棋越下会越复杂,象棋越来越简明,此二棋区别之一。

 

假若我们纵贯历史来看“琴、棋、书、画”中棋之所指,象棋亦在棋中。道理很简单,和围棋一样,象棋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群众文化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

 

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前者算局部流,后者就是大局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厚中先
后一篇:破眼进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