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争论其实不是争论,以我的观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群众体育锻炼达到正常生理需求就好,而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并不是身体,左右每个人人生的并不是能扛几个沙包和看谁跑得快,关键的还是智力。因而发展围棋提高群众智力,比花大力气推广体育的作用更大且更实际。
如果也掺和一下,毋庸置疑的竞技体育一定要搞,唯金牌论也没有错,只是和群众体育之间所谓的矛盾,并非有你没我、不可调和,缺的是将满足群众们的各般体育需求的工作做到实处,在这里我要推荐围棋在宣城的培育模式,就是一个达标的群众体育模式。
上个月我本该参加安徽宁国市政队在宣城市的主场比赛,不过由于之前和张璇约好,并且在福州大幅广告都打出去了,如果我不去,我估计张璇以后在福州就没法混了。因为没去宣城,也担心自己以后在宣城没法混,这么就请了刘(思明)主任、马晓春、王元一同去了宣城,都是为了发展围棋的事业。
刘主任、马晓春等人的宣城之行,经公司人员回来之后向我转述,我认为有几个事确实很有意义,值得向全国推广。在内容上,安徽宣城足以称作“中国围棋之乡”,现在正在步步申请中。
首先就是刘主任参观“宣城三中“,在这里真正实现了陈(毅)老总提出的让围棋走进中、小学课堂。在这所学校的初一年级,当地称作七年级的5、6个班中,每周有一堂围棋课,任课的围棋老师大都是教数学的老师,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材有订过,也有从围棋网站上扒的再汇总。初一是每个班都有围棋课,但到初二就只开设一个围棋班,这就是说有兴趣并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上,所以整个过程都是自愿非强迫,愿意上就上,不想学可以不学……宣城三中校长介绍,“学围棋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数学成绩得到了提高,围棋教育取得阶段性的肯定,将一直搞下去”。这样的学校应该在全国再多一些。
后来刘主任去了宣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这里本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界,我们知道现在的地皮是什么价格,也就是这样的地方,宣城市政府以成本价卖给活动中心一块地,用来建设“宣城棋院”。宣城市委书记高登榜讲:“群众对围棋有需求,围棋对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有帮助,围棋是最人性化的挫折教育游戏,避免了孩子在现实社会中付出真实的代价,因而围棋教育属于教育用地,既然是教育用地,就区别了商业用地,自然是成本价了”……
宣城还有个民间的“宣城棋院”,院长讲,“一般晚上上课时间,棋院临街的路都会发生短暂拥堵。”这样的如火如荼,闻者振奋。
11月16日,宣城组织了一次1116人参加的宣城千人围棋大赛。大概有六七百个孩子来自宣城市,还有三四百来自宣城下辖七个县级市,热闹非凡。马晓春说,“仔细看了不少盘,并不是摆设,孩子们有一定的水平,如果没有好的围棋底蕴,不可能组织这么多人。我的家乡是嵊州,也是‘围棋之乡’,但在记忆中或是没看到,有过如此壮观的围棋活动”……
宣城围棋是群众体育的代表作,都做到这点就不会有什么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之争了。

(宣城市委书记高登榜:刘主任有大手笔)

(刘主任调研宣城三中)






(刘主任参观宣城棋院)


(刘主任参观宣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马晓春:我本是下围甲的,现在沦落到当裁判了。其实不下围甲还可以讲棋,可如果我讲棋,恐怕王元就要失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