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聂卫平的一个想法:“为国家少年集训队输送人才”,正是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想法,却造就了如今我国青少年围棋职业选手的培训基地:聂卫平围棋道场。这是10年前聂老在左安门北侧“崇文建筑工程公司”院内留下的一张照片,现在想来相当的珍贵,可惜没能留得更多。这个地方得到聂老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可算是白手起家,想想当初的条件比现在,聂老时常告诫小棋手们要懂得珍惜……

10年过后,回头看这个地方,路变宽了,院墙也没了踪影,好在还有当年的二层小楼,可身份不再是“聂道”,而换作了宾馆。这是“聂道”起步的地方,成立当年就产生出几位职业棋手,同时诞生一支围甲联赛队,“聂家军”征战围甲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不知那些在这里流连的顾客,来去匆匆,可曾知道聂老当年在这些房间里讲过围棋,培养出职业棋手……但愿,这些房间还有些许围棋的种子,冥冥之中,被那些与围棋有缘之人,带走……

这是“聂道”第二个家,位处棋院北边不远的东四块玉胡同,宽敞的教室,规范的管理,充裕的活动场所,总之是一切为了孩子。
前后10年中,在聂卫平九段、俞斌九段、王煜辉七段、周睿羊五段、赵守洵五段、赵哲伦四段等职业棋手的共同努力下,从“聂道”先后走出了60位职业棋手。其中知名的包括周睿羊、古灵益、陈潇楠、檀啸、孟泰龄、黄晨、朱元豪、彭立尧、孙腾宇、付冲、王祥云、孟昭玉等,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当今“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的主力队员,算上“聂道”走出去的非主力队员,在当前的“围甲”大军中,有近一半的队员出自“聂道”,有1半以上出自“聂门”。

物是人非,这栋楼依旧的挺拔,不同的是换了主人,远离了棋童们的喧闹,同时还有那噼里啪啦的落子声……

这是“聂道”的第三个家。如今,这“金字招牌”早已不在,可门还是照片中的这个样,可里面比当初却荒废了一些。

这栋楼就是“聂道”曾经驻扎过的地方。10年之间,聂老不论多忙,风雨无阻,寒暑不计,每周至少要给学员复盘1到2次,无私的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学生。聂老的围棋思想,是中国围棋界的财富,这从点聂老自身辉煌的战绩,还有“聂门”最得意两弟子,古力、常昊的身上,还有占半数的“围甲”大军,足可佐证。
这栋楼前面原本是个修车厂,显然是经营不善,早已倒闭,“聂道”离去之后,回头再来这里,显得格外的寂静。

这是“聂道”的第四个家,位处石榴园南里17号的东铁营小学内。之所以进小学,因为这里的户外活动设施更加全面,为的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10年之时,望着冲锋陷阵的“聂门”子弟,聂卫平觉得一切都很平常,甚至觉得10年庆典没有举办的必要。在聂老心中,这所有的一切,他一直认为是自己应当应分应尽的义务,聂老经常说:“当年陈(毅)老总还有很多关心中国围棋的领导,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才出的成绩,现在只要对围棋事业有利,我都会全身心去做,我最希望看见他们都能超过我,他们赢我才高兴,那就是中国围棋的希望。”
“聂道”教学一直本着“学业”与“棋艺”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硬的原则。聂老讲过,围棋要想下得好,个人综合能力的强弱要占相当的比重,因为下棋靠的是对弈者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些师父可以能教,而有些只能靠自己,而“学业”就是提高这些能力的必经之路。此外,学棋决不是赌博,更不能孤注一掷,要讲科学性、系统性。从对以往学员跟踪调查的结果来看,知识面越广的学员,棋才可能冲高,才有可能冲顶。因此,“聂道”还保持上午上学,下午、晚上训练的传统,只有准备参加“定段赛”的学员,才允许休学一年。
9月2日,聂卫平围棋道场在中国棋院举行成立十年的庆典,同时也是2010年学期的开学典礼。在这个庆典上,聂老将和众弟子为新学员下指导棋,对每位有志于以围棋为友的孩子们给予最直接的鼓励。近10年之中,聂老为中国围棋界的未来默默出力,今后10年,或许是20年30年,聂老在中国围棋界将依旧扮演着“送行者”的角色,成绩好了,为国家争光,聂老也高兴,彼此相望于江湖。当然,对于成名弟子,聂老也有要求,就是在时间允许的时候,每年至少来“聂道”教一次课,将每个人对围棋的理解,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只有这样,中国围棋才能昌盛……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