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刘北过”之战的划时代意义"日本围棋"如何流入中国

(2009-06-08 08:50:05)
标签:

聂卫平

聂卫平围棋道场

过惕生

刘棣怀

张澹如

顾水如

体育

“南刘北过”之战的划时代意义"日本围棋"如何流入中国

(这位就是我的老师“小过老”,简单,质朴,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围棋了……)

   但凡决得出胜负的,统统可称之“气行”,围棋中最好的“斗气”方式,就是“番棋”。高手对决,有你擅长的,定然也有别人的强项,当数字足够大的时候,偶然的事情会越来越少,慢慢地显露出的才是真正实力,而“番棋”就是验证真正实力的最好形式。南刘刘棣怀,代表当时南方棋界的最强者,北过过惕生,我的老师,也是公认的北方第一高手,他们之间“单挑”过几次,现在很难说清楚,不过最关键的几次,还能记得。

   说起“南刘北过”,我们先要知道中国段位的由来。1942年间,日本棋手濑越宪作(吴清源、曹薰铉的老师)一行来访上海、南京等地,他们授予顾水如、刘棣怀、雷溥华(我的老师之一)、王子晏、魏海鸿、张澹如等为四段,这就是中国段位的起点。当时“小过老”还没有段位,“棋份”比刘棣怀低。19479月,胡沛泉出资创办了《围棋通讯》,翌年,《围棋通讯》邀请刘棣怀、过惕生来场“六番棋升降对抗赛”,这个比赛可算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棋战了,双方都有出场费,但棋份上是先让先(两盘黑棋轮一盘白棋),最后是“小过老”以321和获胜。这个比赛确立了“北过”的称谓,开辟了“南刘北过”分庭抗礼的一个时代,双方的棋分也上升为“分先”。同时更有意义的是,“小过老”在抗战八年期间,在安徽老家潜心研究日本围棋理论,通过实践,验证了当时日本理论中讲的大局观、子效分析、弃子等战术的实用性及领先性。使中国围棋摆脱了古谱中的单一扭杀,扩展了思路及认知,翻开了中国围棋的新领域。

  说起日本围棋的流入,这还和段祺瑞、张澹如有关。段祺瑞在台上的时候多次出资邀请日本棋手来华交流,33年退休回上海还邀请过日本棋手来华指导,可见其对围棋事业的热忱之心。张澹如家资殷实的时候不仅资助棋手,月月发奉,同时广收日本棋书、棋谱,建立当时中国最少也是唯一的围棋资料馆。全算起来,每月开销小则上千,动辄上万。上个世纪初大上海的纺织工人月工资也就2元左右,可这2元能养活一家人了。“小过老”在1933年从南京回到上海与顾水如开办“上海弈社”,这个时候张澹如因投资房地产失败已无力支持围棋,所以大家想着自己造血,发展围棋,“小过老”那个时候做顾水如的助手,想必这段期间,接触了日本围棋的大量书籍,同时也和顾(水如)老学了不少。

   1952年初,此时“北京棋社”已经成立,刘棣怀赶来棋社再一次和“小过老”下“番棋”,结果比赛在“小过老”31负的时候戛然而止,不知道因为什么没下完,这之后“小过老”被认定为“三段”,当时都是以和刘棣怀的“番棋”成绩认定段位的。期间,刘棣怀和北京的“三老”另外二老金亚贤、崔云趾都战斗过。

老前辈们之间的故事还很多,有空再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将计就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