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段祺瑞、张澹如为围棋出了力  老辈棋手如何下“彩棋”

(2009-05-04 05:08:09)
标签:

聂卫平

过惕生

段祺瑞

围棋

彩棋

体育

 

   1927年,“小过老”去北京拜会了顾(水如)老,一月有余,“小过老”回到上海。从民国算起,上海前后聚集了一大批棋手,如吴祥麟、过惕生、刘棣怀、潘朗东、顾水如、陶审安、王子晏、魏海鸿、陈藻藩、汪振雄、王幼宸、余孝曾、张恒甫、胡沛泉等。这些老前辈们的迁徙之路,上海富商张澹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澹如出身于浙江湖州的盐商家庭,家有“子(弹)”,他二哥张静江曾出巨资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因此成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出身这样的家庭加之又有政治靠山,张澹如在上海做起生意如虎添翼,日进斗金。张澹如是个真正的棋迷,他在自己的私宅中创建上海围棋研究会,从民国初期到三十年代,张澹如资助围棋前后长达二十年,不求回报,不惜钱不惜力。在此期间,每月给研究会的棋手提供津贴、膳食。同时经常邀请日本棋手来上海访问,频繁交流,促进中国棋手水平提高。

但不是所有的“达官贵人”都像张澹如。大部分“爷”喜欢围棋只是为了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找些会下围棋的来家里,手谈一局,像顾老、“小过老”、崔云趾、刘棣怀等都有这样的经历。围棋在这些富人心中其实只是个消愁解闷的工具而已。

   当然,这钱也不好挣。进了“老爷”的家,那“谱”可大了去了。“小过老”说过,进门是去辅导“老爷”,可时时刻刻却要低人一头。“老爷”们通常坐在高高的太师椅上,而你得做凳子,有时候姿势太正不成,“当面锣对面鼓”的会显得不够恭敬,因此得侧着点身子,腰板也别直了,要微屈,故作深思苦恼赞叹状,要把对手烘托得很强大。赢了他呢,人家会不高兴,像段祺瑞就没人敢赢,因为大家都知道段祺瑞的脾气。真赢了,别说没赏钱,立马就下逐客令,揍一顿都有可能。可段祺瑞赢棋的时候,又高兴,多给赏钱,有时候还给点吃的什么的。据说,当年唯一能赢段祺瑞的只有他儿子段宏业。输也要有输的策略,因为有些人真会认为自己的棋很棒,反过来就奚落你,说你本事不行。因此,要想拿赏钱,又想不被奚落,老辈棋手往往把输赢安排的折折叠叠,先证明自己具备实力,然后再把棋输掉拿钱了事,可光靠这一项是养活不了一家人的,还得去茶馆下“彩棋”。

   当年北京的西单有家茶馆叫海丰轩,这是北京老辈棋手们的据点之一。“彩棋”的形式大都采取打升降,平下押的价最低,因此有“心计”的高手往往故意隐瞒实力,先弱势对人,让对方觉得水平差不多,输赢都有机会,之后再通过让子加码,再斗斗气,以期最大的利益。现在想来,这样的做法有悖棋道精神,可那年代要想以棋谋生实属无奈之举。“小过老”认为“彩棋”对棋艺百害而无一利,只会令参与者半途而废。等出了名,下盘指导棋,再收点费用,总之老辈棋手当年过的是有这顿没下顿的日子。

   当然,现在想来,有些难伺候的“爷”“曲线”帮了中国围棋一把。

   “小过老”后来去武汉受聘“公余联欢社”当教员,在南京呆了3年多回到了上海。之后与顾水如在上海开办上海弈社,为中国的围棋事业四处播种,不辞劳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