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下到高级阶段,基本上是知识点间的较量,换句话说,人家会的,你必须会,人家不会的,你更要会……由此及彼,人在江湖走,也是这理。
很多人喜欢武宫正树,我也喜欢。他的“宇宙流”大气磅礴,似乎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有个词叫跃然纸上,其实下棋如是,每粒棋子都可以在棋盘上“舞枪弄棒”,武宫以他对围棋独特理解,他将棋子舞得最是炫丽,那感觉就像春风拂面,凉爽得很,沁人心脾,回味无穷……藤泽秀行曾经说过,“1百年或者几百年之后,武宫的棋谱会流传下去,别人的大都会被忘记。”我赞同,所以我一直说,要做就做不会被忘记的棋手。
不论在棋盘上,抑或在生活中,武宫都是一位充满阳光的人。我过去去日本经常和他一起唱歌。他唱歌的水平非常高,出过唱片,开始我不太会唱,接触多了,我也能抡几嗓子了。“性格即命运”,我想武宫的为人和他创造的“宇宙流”不无关系,围棋不能仅限于棋盘以内,那样是没有出路的,很多知识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及影响,这样才能下好围棋,核心就是要提高个案的分析能力。不要像中国足球队员那样以极其低下的文化素质,去理解高尚充满智慧的足球艺术,那样不输才是奇迹。
围棋有别于别的艺术门类,围棋职业选手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留一手”的情形,像曲艺、相声、武术这些传统项目,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些体育项目如兵乓球、羽毛球、排球……当然,各自行业有各自的特点,可围棋中没有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来,中国围棋有今天的成绩,和解放后日本围棋界不断派团访华增进交流有直接关系,虽然日本棋手因生活过于富足,缺少进取心影响了成绩,可这门艺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围棋,才能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围棋。记得我14岁的时候,武宫正树、加藤正夫等访华,武宫指点过我一盘,那盘没下完,我形式不好……后来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我和武宫决战前一天,那盘当时被藤泽秀行称作“世纪之战”,前一天,武宫接受日本商社的恳请,指点当时还非常小的刘菁一盘,什么都不说,你自己去体会……当年日本围棋对我们没有“留一手”,我求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张福田、过惕生没有对我“留一手”,后来我教常昊、古力、周鹤洋、王檄等没有“留一手”,现在国家队总教练俞斌自己有很多国际比赛不能参加,要知道俞斌不是不能下棋才去当的主教练,队员到哪他跟到哪,天天挨个复盘,没一会歇着,也从没有说“留一手”,我在聂道最少每周上一次大课,给学生复盘,我和俞斌还都带“内弟子”……
从武宫到国内的方方面面,胜负并不是围棋唯一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