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秋影(二零四)文笔夕照塔影池

(2015-01-03 06:55:57)
标签:

江南秋影

常州

红梅公园

文笔夕照

萧齐遗胜

分类: 旅痕散记

江南秋影(二零四)文笔夕照塔影池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58481AE9FF8080814A889A29.jpg

 

这个水池名为塔影池,塔影池畔的塔影山房便是观赏文笔塔倒影的最佳之地。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04B440649FF8080814A92E82E.jpg

 

 

从伯牙桥沿着湖边的路前往文笔塔,一路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143F1AE5FF8080814A889A29.jpg

 

走过塔影桥,在塔影池畔便是观赏文笔塔倒影的最佳之地塔影山房。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3993147012FFF8080814A92E82E.jpg

 

塔影山房原是太平寺长老的打禅之地,相传,北宋大学士苏东坡与太平寺钦禅长老曾为莫逆之交,然而苏东坡被贬海南时,钦禅长老怕连累自己,竟将东坡题于寺壁上的诗词一一铲除。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C03CE40773FF8080814A92E82E.jpg

 

 

 

 

后来,苏东坡获准返常,钦禅长老又欲借东坡之名望为自己脸上贴金,请东坡为自己的肖像画配诗。苏东坡深感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决定写诗戏弄一下钦禅长老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成佛人腾去。秋莲宝华不用火,凡是悟空点点除。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39AB3C7013CFF8080814A92E82E.jpg

 

半月之后,常州洪太守来到太平寺,钦禅长老迎到方丈室,太守指着墙上画说:“你得罪苏东坡了,这四句诗中,前后两句各隐射一个字,骂你是个死秃’”!钦禅长老懊悔莫及,这幅肖像画也就成了大家的笑料。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46971AE8FF8080814A889A29.jpg

 

如今的塔影山房是1988年重建的,门桩上的楹联是著名篆刻家刘友石录自《易经》中的诗句:“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恰是对钦禅和尚一类人的写照。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97D51AEDFF8080814A889A29.jpg

 

文笔塔原是太平寺的主要附属建筑。始建于南朝齐代高祖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名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后改称太平寺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87541AECFF8080814A889A29.jpg

 

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文笔塔自肇造以来与太平寺一样历经兵燹,有时寺毁塔存,有时塔毁寺存,但都屡毁屡建。宋代诗人杨万里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A8131AEEFF8080814A889A29.jpg

 

明宣德三年文笔塔遭灾,煨烬之余,惟存遗甃。于正统四年(1439)修复。

清康熙三十三年,文笔塔再次遭灾,仅烧去上面二级,于乾隆九年(1744)修复。

清咸丰年间,为太平军全部烧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008B10642FF8080814A92E82E.jpg

 

193711月侵华日军占领常州期间又遭严重破坏,塔顶铜葫芦、宝珠和承露盘均被击落,木结构被焚毁,仅存砖砌塔身,倾危欲圯,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B5701AEFFF8080814A889A29.jpg

 

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高48.38米,塔基由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须弥座高1米,每面浮雕花瓣。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内有旋梯可供攀登。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BF8145076DFF8080814A92E82E.jpg

 

 壁外围以檐廊,飞檐戗脊翘角。每层翘角挂铜铃,六层中心竖有16米长通天圆木柱,直通塔刹顶端铜葫芦内。赵朴初为文笔塔题写匾额。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8/014A8E4DF7B6020FFF8080814A8DC610.jpg

 

塔刹由覆钵宝珠、仰莲缸、七层相轮、风盖、承露盘、上下宝珠、铜葫芦等组成,下层仰莲缸上铸有17莲瓣及铬文,记光绪修塔年月、住持僧、捐款人姓名,上层承露盘系1981年新铸,上有四组铬文:“常州市人民政府于19815月重修文笔塔继承刘公国钧遗愿献款资助重修,妻刘鞠秀率子汉栋、汉良、女璧如等。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8FFF980641FF8080814A92E82E.jpg

 

清代洪亮吉咏塔诗曰:花光裹塔红三面,燕剪穿帘紫一双。十字港中容小刹,七层楼外见空江。  

登塔高瞻,全城在望,武进、无锡诸山隐约可辨,为市内游览名胜。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BF9EEA076EFF8080814A92E82E.jpg

 

有清诗人刘鼎勋先生《登文笔塔遇雨》一诗为证:目穷千里隘,手榜九霄扪。城郭胸前落,烟云足底奔。风高铃雨响,雨过鸟声繁。指点栏干外,远山一抹痕。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106890657FF8080814A92E82E.jpg
  

据说,常州清代史学家赵翼的父亲不信登塔有灵,结果赵翼本该是一甲一名的状元,可是乾隆提起朱砂御笔,不知怎么搞的将赵翼和王杰的名次作了对调,于是当地民众对登塔有祥光先兆就更加坚信不疑了。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E7931AF3FF8080814A889A29.jpg

 

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映的就是文笔楼。楼为两层古典建筑,是常州文人墨客雅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楼前写有嘉庆、道光年间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高才篇》中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FA791AF4FF8080814A889A29.jpg

 

常州历代人文荟萃。当代的缪进鸿先生对先秦以来全国400多座城市杰出的学者、专家、名人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常州位居于苏州、杭州、北京之后位列第四。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C0232D0770FF8080814A92E82E.jpg

 

自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的1300多年间,常州就涌现出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进士1546名。中试人数之多,令朝野震惊。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701DCA1AF6FF8080814A889A29.jpg

 

常州还涌现出了大批政治、历史、文学、书画、科技、戏曲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常州清代史学家赵翼曾称赞常州人才济济,借用他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名句,来颂扬常州文明肇始、代有才人的光辉历史是最确切不过的了。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8/014A8E4D48C101FCFF8080814A8DC610.jpg

 

古塔为常州文人甲天下的象征,塔之北面的这座山也相应的成了文笔塔的笔架子,名为笔架山。笔架山顶部,有白皮松15株,隐寓齐梁两朝的常州籍皇帝。山之东端,有9株桂花,蟾宫折桂暗喻常州历史上的9名状元。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8/014A8E4E3E200215FF8080814A8DC610.jpg

 

笔架山的绿化,用比拟的手法将众多的常州历史文化名人寄寓某一特定树种表现出来,使其人以物传,物以人传,相得益彰。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6F77261AEBFF8080814A889A29.jpg

 

文笔夕照以文笔塔为主景,有笔架山、文笔楼、梦笔轩、墨香榭、砚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贤坊等景点,这里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堪称公园的精华所在。每至夕阳通照,顿生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之意境。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700B221AF5FF8080814A889A29.jpg

 

红梅公园极具水乡特色,水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桥梁众多,风格迥异。仅文笔夕照一处就有不同造型的桥梁15座之多,而且桥名雅致,有意有境,不落俗套,尤以前面的这座云影桥历史最为悠久。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023F40646FF8080814A92E82E.jpg

 

红梅公园水多、河多、桥也多。桥有大小、长短、高矮之分,有平桥、拱桥、单孔桥、多孔桥的不同,还有仿古石桥、廊桥、木结构桥和现代式钢结构桥、水泥板桥……各式各样的桥方便了游客,並把各处景点巧妙相连,各式各样的桥增添了公园的美。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8FF7E50640FF8080814A92E82E.jpg

 

有桥名的21座:1、春风桥——月季园东;2、艳秋桥——国际友谊林;3、文笔桥——待月亭处;4、星聚桥——夕佳亭处;5、伯牙桥——文笔塔处;6、云影桥——笔架山处;7、塔影桥——嘉贤坊处;8、映梅桥——红梅阁处;9、凤凰桥——凤桥花径处;10、留春桥——月季园处;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0E74E0654FF8080814A92E82E.jpg

 

11、西双桥——火烈鸟处;12、一星桥——大草坪处;13、丛樾桥——西道口处;14、凤舞桥——西道口处;15、致远桥——西道口处;16、三吴桥——划船处;17、蕉雨桥——水上剧场处;18、读书桥——水上剧场处;19、送目桥——虚怀堂处;20、明镜桥——根雕馆处;21、文思桥——文笔楼处。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0A218064CFF8080814A92E82E.jpg

 

无桥名有15座: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110940658FF8080814A92E82E.jpg

 

1、常泽亭处一木桥;2、古春轩处一木桥;3、西道口处一长桥;4、红梅阁西一平桥;5、虚怀堂处一平桥;6、根雕馆处一曲桥;7、天鹅湖处一平桥;8、文笔楼东侧两座平桥;9、火烈鸟岛两侧两座拱桥;10、嘉贤坊处一平桥;11、塔区雕像处一平桥;12、塔影山房处一平桥;13、知音舫处一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90A97F064DFF8080814A92E82E.jpg

 

南大门同样有一块镜面花岗岩上胡厥文题写的红梅公园,但不是斜的。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BF7134076CFF8080814A92E82E.jpg

 

红梅公园南大门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9/014A94BF59C9076BFF8080814A92E82E.jpg

 

走出公园南大门就是文笔广场,广场中央有萧齐遗胜四个隶书大字,边长各为2米,均为金山石刻浮雕,因为,该广场前身是太平寺所在地。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7/014A8C7029831AF7FF8080814A889A29.jpg

 

1992年在太平寺故址兴建状元楼时,曾挖出由唐荆川撰写下的一块石碑,上面写道这样一句:“惟塔则萧齐旧物也。意思是只有这塔是齐代那时留下的,说明此塔年代久远。这萧齐遗胜四字便是指的公园内这座文笔塔。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2-28/014A8E4D568D01FEFF8080814A8DC61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