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秋影(一六七)二泉书院万卷楼

(2014-11-25 08:52:43)
标签:

江南秋影

无锡

惠山

万卷楼

二泉书院

分类: 旅痕散记

江南秋影(一六七)二泉书院万卷楼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01B6FF01FAFF80808149DEA574.jpg

 

这道书写着江南第一山的山门是古华山门也是从惠山古镇进入锡惠公园的园门。江南第一山是书画大师李可染的手笔。

当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先到扬州,嫌扬州繁华,而无真山水;后到镇江,又不满镇江有金山,然有戒心。而到了无锡后看到了惠山,说唯惠山幽雅娴静,甚合朕意,可称为江南第一也! 江南第一山的桂冠就戴到了三百来米高的惠山头上。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0267960200FF80808149DEA574.jpg

 

公园大门的两侧竖立着两座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还是无锡市区留存至今最早的地面建筑物。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B72AA518C2FF80808149E3CBCD.jpg

 

经幢高 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0281660201FF80808149DEA574.jpg

 

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0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唐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开。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B740D518C4FF80808149E3CBCD.jpg

 

这两尊石经幢各节部件配合匀称,层次丰富,技法圆满,纹饰华丽。

唐宋两幢并存,国内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56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C4C84016CFF80808149DEA574.jpg

 

公园内有万卷楼,亦称尤文简公祠,宋礼部尚书尤袤。祠迭经兴废,不知旧址。乾隆间所建祠仅三楹,后渐增拓,并筑锡麓书堂。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BC980A84FF80808149DDF1B0.jpg

 

尤袤晚年告老还乡,在故乡锡山惠山之间的秦王坞,结屋数椽,名锡麓书堂,作为读书处。他又把祖上的依山亭故处,改建为遂初书院。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DA690A85FF80808149DDF1B0.jpg

 

现存的建筑,由尤氏后裔修建,堂屋三间,立于垂虹廊的石洞门上,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古色古香。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F26430A8EFF80808149DDF1B0.jpg

 

石洞横梁上,镌有锡麓书堂四字。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F04AE0A89FF80808149DDF1B0.jpg

 

二泉旁一幢古建筑就是尤文简公祠,紧依于二泉的就是万卷楼。尤袤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楼。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414B00CDFF80808149DEA574.jpg

 

尤袤(1127-1202),字延文,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祖籍福建。南宋建炎元年(1127)二月十四日生于无锡许舍(今无锡雪浪乡)。幼年号为神童,少有文名,诗名闻于远近。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F2DA70A8FFF80808149DDF1B0.jpg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官泰兴县令、台州(浙江临海)知州、淮东提举常平、江东提举常平、江西转运使兼隆兴府知府(今南昌)、枢密检正兼左谕德、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婺州(金华)、太平州(安徽当涂)知府、给事中兼侍讲、礼部尚书等职。直言敢谏,恪尽守职。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F15440A8DFF80808149DDF1B0.jpg

 

尤袤诗作成就卓著,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95190A80FF80808149DDF1B0.jpg

 

尤袤晚年辞官还乡,于梁溪河畔营造乐溪居,在惠山建锡麓书堂。诗作秀丽婉约,淡泊优雅。有《乐溪集》,后散佚,仅六七十首流传至今。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C0F8F0165FF80808149DEA574.jpg

 

尤袤又是著名藏书家,时人称为尤书橱,其万卷楼藏书3万余卷,多善本、珍本、孤本;编成《遂初堂书目》,至今仍为版本目录学巨著。终年75岁,葬无锡城郊西孔山。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简。有《遂初小简》 《内外制》 《老子音训》《乐溪集》 《全唐诗话》,惜均亡佚。现仅《乐溪遗稿》存世。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4B4D00CEFF80808149DEA574.jpg

 

万卷楼在惠山天下第二泉南侧,上悬“万卷楼”一额,系26世孙尤桐所书。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C2BEB0168FF80808149DEA574.jpg

 

万卷楼后有大厅三间,厅堂上悬“遂初堂”三字,为92岁的朱孔阳书。两旁悬联取自顾光旭句:“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允矣龟山道脉,东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由王能父书。

对联中(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周敦颐)(程灏、程颐)(张载)(朱熹)。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C382E0169FF80808149DEA574.jpg

 

尤、杨、范、陆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称尤、萧、范、陆称为“四诗翁”

周敦颐 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程颢,程颐,世人称兄弟俩为“二程”,河南阳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二程的表叔,理学支脉——学创始人。

朱熹,生于福建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学派的代表人物。

对联阐明了尤袤在诗学界、理学界的地位和关系。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C1C7B0167FF80808149DEA574.jpg

 

石刻《万卷楼记》系1982年大修时,尤袤后裔、尤桐第三子尤巽照撰文、邬云谷书黄怀觉刻石。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BDAA3015FFF80808149DEA574.jpg

 

尤袤对好友杨万里说:“ 吾所抄书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当肉,寒读之当裘,孤寂而读之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尤袤论读书的这句话,至今仍旧活在读书界的口头与笔下。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C01EF0163FF80808149DEA574.jpg

 

尤袤手迹“竹苞松茂”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BC86D015DFF80808149DEA574.jpg

 

万卷楼四方天井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EBF6F00161FF80808149DEA574.jpg

 

锡麓书堂在万卷楼傍,自明清以来多次重建,屋宇变化甚大。现存锡麓书堂,为1959年将该处旧屋改建而成。堂屋3间,立于垂虹廊的石洞门上。石洞横梁上镌有“锡麓书堂”四个篆字,由裘廷梁书。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64A10A78FF80808149DDF1B0.jpg

 

杨万里说他曾将其所著《西归集》、《朝天集》赠送给尤袤,尤袤高兴地写诗酬谢:西归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可见尤袤对书的嗜好之情。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ECE56940A76FF80808149DDF1B0.jpg

 

他的好友陆游曾在诗中描写他的藏书是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书围。

万卷楼和藏书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毁于大火。明洪武初年,其后人对旧宅及藏书楼进行修复,并改名为锡麓书院。后又毁于火。乾隆年间,尤氏后人在此建尤文简公祠。祠旁重建锡麓书堂,清咸丰间毁于兵灾。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2694F0326FF80808149DEA574.jpg

 

位于惠山寺北、寄畅园西的二泉书院已有480多年的历史,为无锡人、曾任南京礼部尚书的邵宝在明正德十一年(1516)所创,其创建年代比著名的明东林书院还早88年。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88F10310FF80808149DEA574.jpg

 

二泉书院又称邵文庄公祠,书院内有君子堂、超然堂等。君子堂大门的抱柱楹联为:

疏许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存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

“疏许立身”是指在奏疏中自许的立身之本;“北阙”是朝廷的别称;“弓”是地亩的计量单位,五尺为一弓;“东林”在这里泛指书院。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7366EA121AFF80808149DDF1B0.jpg

 

这位邵宝14601527年)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千金不受先生”的美名。他不畏权势,仗义直言,忠君报国,敢说真话,从而触逆权臣,曾被贬还乡。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BD895250FFF80808149E31835.jpg

 

邵宝罢官回乡后,在惠山创建了尚德书院、二泉书院,成了那个年代颇有名气的教育工作者。他教导学生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要做真正的士大夫,不要做言行不一的假道学先生。他在书院讲学十余年,直至病逝。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950A0311FF80808149DEA574.jpg

 

书院内门厅“二泉书院”匾额为邵宝的后代、清人清邵涵初篆书,配以蓝底金字,古朴典雅。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72A5D41203FF80808149DDF1B0.jpg

 

走进门厅,穿过君子堂,可以看到那立于高堂之中的邵宝像,令人肃然起敬。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C09252513FF80808149E31835.jpg

 

匾书“真士夫”,“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正是邵宝为后人崇敬之所在。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BFAD02511FF80808149E31835.jpg

 

后花园中的人造景观:积云岩湍涧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C2FC7251CFF80808149E31835.jpg

 

二泉书院最高点是易情亭,易情亭墙面正中悬挂邵宝点易图,题材取自邵宝点读《易经》。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BF7C0315FF80808149DEA574.jpg

 

点易台。原在无锡惠山二泉北山坡,乃邵宝读《周易》之所,曾写下《点易台铭》刻于石。该石长期埋于土中,近年出土后移置于拜石亭内。明式四面碑,正面为“点易台”三个大字,其余三面为邵宝行草书点易台铭。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C79982528FF80808149E31835.jpg

 

进门左右两侧门楣砖刻“洗砚·藏书”,典出江西白鹿洞书院,与邵宝当时主政该书院的历史有关,另外也点出了古代私家书院的功能特点。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9FED21D8CFF80808149E3CBCD.jpg

 

 

砖刻书法集南北朝时陈朝智永“千字文”之字,略加修饰而成。智永系书圣王羲之七世孙,曾书千字文八百本赠于寺院,传为美谈。其书法遒劲隽美。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560C1D8EFF80808149E3CBCD.jpg

 

在门厅之院落北隅一太湖石顶端象征性地阴刻一砚池,以表其意。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C6C012526FF80808149E31835.jpg

 

在君子堂、超然堂及碑廊顶端两侧门楣,分别集邵涵初书法砖刻“月堀·天根”、“吟松·咏竹”、“观象·吞爻”篆字,其意表达了邵宝读易的哲学思考。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C582A2523FF80808149E31835.jpg

 

另外在享堂两侧由今人张惠林正书颜体“逢源·鉴水”以及碑廊月洞门处赵铭之隶书“两知”。砖刻除反映上述意思外,还作为书院原十五景中的景名。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9CAC92AF5FF80808149E31835.jpg

 

明代名士顾宪成曾在“天下第二泉”等名胜之地举办讲座,一时朋贤满堂,声名远扬,史称“龙山胜会”。顾宪成曾为其二泉书院作记赞颂。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42695E03CFFF80808149DEA574.jpg

 

顾端文公祠,为纪念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1550-1612)而建。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无锡人,倡修东林书院,在书院中讲学,议论朝政,裁量人物,后来成为“东林八君子”之冠。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BB6A1250CFF80808149E31835.jpg

 

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乱政,已去世的顾宪成因党祸被追夺一切功名。崇祯初年,终获昭雪,赠吏部右侍郎,谥“端文”。这座祠堂始建于1613年,现于原地重建。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B67D2B04FF80808149E31835.jpg

 

顾宪成撰书的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原先就挂在祠堂内,为该祠之宝。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CF0F2B07FF80808149E31835.jpg

 

1946年,修复东林书院时从祠中取走了这副楹联,后来被焚毁。现在的这副楹联是重新制作悬挂的,由郭沫若先生书写。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9BA7DE2508FF80808149E31835.jpg

 

祠门上还有一副佚名题的楹联:

泰伯来而梅里片墟,开东南之草昧;先生出而泾皋蕞土,萃宇宙之文明。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766A1D91FF80808149E3CBCD.jpg

 

泰伯,江南鼻祖,后人尊奉为吴国及吴姓的始祖。上联的意思是,泰伯从梅里小村起步,开辟了东南这方蛮荒落后之地。下联指顾宪成使张泾河岸这块小地方,集中了天下的文才文德。联语对顾宪成给于了高度评价。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87631D92FF80808149E3CBCD.jpg

 

由于顾宪成对先贤邵宝十分敬重,抑或对书院、惠山、二泉情有独钟,在其去世后翌年,其后人就在二泉书院南侧择地建祠——顾端文公祠。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A53A1D95FF80808149E3CBCD.jpg

 

二泉书院与顾宪成主持的东林书院一东一西,相互呼应,成为无锡光辉的历史景点。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EB6D0319FF80808149DEA574.jpg

 

淮湘昭忠祠位于锡惠公园内,系清代江苏巡抚李鸿章于同治三年奏请建造,以纪念在其统领下与太平军作战阵亡的淮军、湘军将士。明年五月建成。1927年北伐战争后改为"革命忠烈祠"。解放后又改名为"大同殿"1958-1986年,曾为无锡市博物馆馆址。1988年,公园进行大修后,辟为无锡历史名人和地方风情陈列馆。198311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名称为"清祠堂建筑"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C9F10316FF80808149DEA574.jpg

 

"龙眼泉"两侧拾级而登,历经两重石台阶即为昭忠祠正门。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架。中间设将军门,高门槛。左右耳室各一间。两边连接八字照墙。门前置一对青石雕素面抱鼓石。南侧石鼓背面,竖刻行书436字:"乾隆癸酉岁清和月,张桥港支裔孙二十一世公玉,同室李氏,捐银五两六钱,买盘驼石一副"。癸酉为乾隆十八年(1753)。清和月为农历四月的别称。说明,这一对抱鼓石是从别的祠堂移来的。

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D6C90317FF80808149DEA574.jpg

 

进门为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九架,前鹤胫轩后廊。屋顶三架梁处安"山雾云"。后金柱间置屏门,后为通道门,置高门臼刻花鼓形门枕石。后檐亦是清水砖砖雕门楼。檐下斗縅。上枋雕山水庭院图,下枋雕三组人物故事图。匾额刻"名山籸腍"四字,意为整座惠山就是盛放祭品的祭器。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1E0E90318FF80808149DEA574.jpg

此祠利用惠山寺旧址倚山而筑,有殿有庭,对称整齐,层次丰富。其结构形式与平面配置,都具有我国古代公共建筑的特征,是无锡地区现存最为完整,也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清代祠堂建筑。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4/0149DF3203D8031CFF80808149DEA574.jpg

 

祠堂主要建筑的梁枋、柱头、门楼都有雕刻装饰,题材主要是民间流行的吉祥图案,故事戏文,山水庭院等。木雕精细,线条流畅,砖雕细腻,制作精美,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晚清无锡地区的民间砖、石、木雕工艺水平。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11-25/0149E4EADF172B09FF80808149E3183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