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秋影(一二一)知恩报恩北寺塔

(2014-06-01 05:15:52)
标签:

江南秋影

苏州

北寺塔

报恩寺

孙权

分类: 旅痕散记

江南秋影(一二一)知恩报恩北寺塔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2E2620D82FF8080814634AD7D.jpg

 

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

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江山无霸气,高唱拍阑干。 

金天翮 (1874----1947),一名天羽,字松岑,号鹤望。吴江同里人。曾与章太炎以文字倡言革命,并在苏州创立国学会。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85E240DE6FF8080814634AD7D.jpg

 

游罢狮子林,随团乘大巴奔向第二个景点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的北寺塔。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7ED340DDBFF8080814634AD7D.jpg

 

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位于苏州璀璨之明珠古刹报恩寺之内。报恩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8D3FA0DF4FF8080814634AD7D.jpg

 

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7C0A9B0C11FF808081464282E9.jpg

 

山门上方悬挂的北塔报恩寺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题写。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8EE8410D4BFF8080814634AD7D.jpg

 

报恩寺最初为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在进门入口处的北塔胜迹牌坊正面便有知恩报恩四个大字,厚重的石牌坊承载着历史沧桑和孝子孙权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886890DEAFF8080814634AD7D.jpg

 

牌坊为四柱三门重檐石木结构,高11米,中间两根石柱高近10米,每根重约8吨。坊顶飞檐翘角,檐下斗栱密集,结构精巧称曰网状科。上下额坊浮雕鸟兽花卉,线条浑朴流畅。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8AAFA0DEEFF8080814634AD7D.jpg

 

牌坊正面中间上下穿枋长度达4米,宽2米,下沿雕刻大型双龙戏珠图案,生动逼真。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7C14CE0C12FF808081464282E9.jpg

 

正中镶嵌匾额,知恩报恩四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838E40DE5FF8080814634AD7D.jpg

 

牌坊背面匾额北塔胜迹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书。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868DF70C40FF808081464282E9_m.jpg

 

牌坊原在马医科申公祠前,明万历年间申时行奉敕所建。197810月从马医科移建至北寺塔大门前广场。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816560DDCFF8080814634AD7D.jpg

 

孙权的母亲即吴国太,大家对她应该很熟悉,因为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的精彩故事。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7C1FD40C13FF808081464282E9.jpg

 

苏州是孙吴早期的政治中心,孙权还在今盘门内建造过普济禅寺。今殿宇俱废,尚存一北宋瑞光塔,见证了当时该地亦为佛法兴盛之地。佛教于东汉时传入中国江苏第一次大量修建寺庙则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苏州三国时期所建的报恩寺和普济禅寺是属于较早的了。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7C34D90C15FF808081464282E9.jpg

 

后来随着孙权领土的不断扩大,偏居东南的苏州对于江淮一带的军事行动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已不再适合作为孙吴的政治中心。于是孙权开始了西迁,从苏州(吴郡)到镇江的铁瓮城,然后到南京石头城、再到湖北鄂州吴王城。最终定鼎南京,揭开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序幕。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30DB80D84FF8080814634AD7D.jpg

  

现在的北寺塔是经过金兵南下破坏之后于南宋绍兴年间重建的。她以独一无二的高度,脱颖于姑苏诸多宝塔之中,与虎丘塔双双成为苏州的象征。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7C6D500C1BFF808081464282E9.jpg

 

苏州是全国保存宋代古塔最多的城市,仅市区就有5座宋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宋以前的宝塔则少有存世,这是因为宋代的造塔技术相比之前代有很大的提高。于是一大批宝塔经历了千年的雨打风吹,奇迹般地保存到了现代。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108E0C78FF808081464282E9.jpg

 

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宋平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05AC0C77FF808081464282E9.jpg

 

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86C0D20C48FF808081464282E9_m.jpg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86EC0D0C4EFF808081464282E9_m.jpg

  

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77A220DD7FF8080814634AD7D.jpg

 

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仍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风格。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7C52580C18FF808081464282E9.jpg

 

20060525日,报恩寺塔作为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8DDDA80D3DFF8080814634AD7D.jpg

 

走进孙权所建的报恩寺,迎面而来的是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而他身后站的则是韦驼菩萨。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74BD20DD6FF8080814634AD7D.jpg

 

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是这样的格局,所不同的是其它寺庙的弥勒佛和韦驼菩萨都是供奉在天王殿里的,两边还有四大天王。但在这里他们却是在露天的。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6F0CA0DD2FF8080814634AD7D.jpg

 

不知道原来的格局就是如此,还是寺庙曾破坏后由于空间小而没有重修天王殿。只是这样一来两位佛家就要面对日晒雨淋了。但他们既是佛陀,想必也不会和凡人一样的吧,说不定他们没了天王殿的桎酷活得更加自由飘逸了呢?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371F20D88FF8080814634AD7D.jpg

 

穿过天王殿之后便直奔主题,开始登塔了。向上仰望只见宝塔九级八面,高不可测。一般古塔都是七级浮屠,而北寺塔为九级,听到旁边的导游说这是象征着孙权作为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我想这可能是附会之说,因为原来该塔曾是十一层的。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7B9840DD9FF8080814634AD7D.jpg

 

南朝梁武帝时僧人正慧始建宝塔,名通玄寺塔。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诏命天下各大郡置寺,以年号为寺名。苏州地方官绅应诏,将通玄寺易名为开元寺”,敕赐金书之额。大顺二年(891)毁。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41D5C0D8EFF8080814634AD7D.jpg

 

后周显德二年(955),吴越王钱俶在开元寺的故址复建新寺,因开元寺已迁往盘门,旧额同徙,故将支硎山报恩寺的门额移至新寺,新寺遂名报恩寺,通玄寺塔改名为报恩寺塔。北宋元丰七年(1084),报恩寺遭火灾,塔毁,郡人复建,苏轼曾舍铜龟以藏舍利。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21A0F0C93FF808081464282E9.jpg

 

塔高11层。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进据平江府,在战火中,寺和塔全部被火毁。绍兴二十三年(1153)由行者金大圆募化重建宝塔共九层、八面。塔重建后,自元至元,明洪武、弘治、万历,清康熙、道光年间及光绪二十九年(1903),9次修缮。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440040D90FF8080814634AD7D.jpg

 

其中明正德七年(1512)五月初七夜塔遭雷击,烧毁八、九两层,明万历十年(1582)由申时行领衔修复,拆去七层,重建七、八、九3层。近代失于维护,日见残损。1958年起多次局部维修,1965年冬兴工全面整修加固,1967年冬竣工。

跨上石级,进入塔内,开始和古塔近距离接触了。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7BC80C84FF808081464282E9.jpg

 

塔高76米,九层八面砖木楼阁式结构,塔身由外壁、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是中国两千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系金盘,下为重楼的典型。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8F460C86FF808081464282E9.jpg

 

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1.5米,塔顶与刹约占1/5。每层各面外壁以砖砌八角形柱分为3间,于当心间辟门。外壁、八角形回廊两壁及塔心方室壁上,均有砖制柱、额、斗拱隐出,自栌斗挑出木制华拱与昂。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B5B72D0CE1FF808081464282E9_m.jpg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B5D6670CE5FF808081464282E9_m.jpg

 

回廊转角处施木构横枋和月梁联结两壁,再以叠涩砖相对挑出,中央铺楼板,墁地砖。廊内置木制梯级。第九层回廊顶纯用叠涩砖挑至中点会合。第八、九层塔心方室中央立刹杆,上端穿出塔顶支承刹轮,下端以东西向大柁承托。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2E9D0C7CFF808081464282E9.jpg

 

宝塔金盘面的塔刹高约15米。通天刹柱贯穿八、九两层,耸然直立,气魄雄伟。塔基分基台与基座两部分,均为八角形石雕须弥座式。基台高1.12米,下枋满雕卷云纹。台外散水海墁较现地面低0.7米。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DA3D0C8CFF808081464282E9.jpg

 

基座高1.5米,边沿距底层塔壁0.78米,束腰处每面雕金甲护法力士坐像3尊,转角处雕卷草、如意纹饰。各层塔门过道上和塔心方室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手法华丽,第三层塔心门过道上的藻井尤为精致。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173A90C83FF808081464282E9.jpg

 

塔内砖砌梁额、斗拱、斗八藻井,顶层塔心刹杆,内檐五铺作双抄或单抄上昂头拱,柱头铺作用圆栌斗,补间用讹角斗,内转角用凹斗,以及塔基须弥座石刻等,都是宋代建筑的珍贵实例。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3D9D70D8BFF8080814634AD7D.jpg

 

宝塔是苏州城的标志性古建筑,以其宏伟壮观,称冠江南,被誉为江南第一塔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3FDD20D8CFF8080814634AD7D.jpg

 

登上塔顶,整个苏城尽收眼底。大体上保存了老城的风貌,与其它城市市中心大造高楼而言,苏州实属难得。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6/01463693B5A80D8AFF8080814634AD7D.jpg

 

塔附近的建筑物是不能超过该塔三层的,以防破坏古塔的风水和古城的天际线。北寺塔高75米,三层大约为25米,和现在的古城区限高24米,大致相同。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4-05-29/014644920DED0C92FF808081464282E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