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子初游(六二)----光绪幽囚玉澜堂

(2011-08-12 06:31:45)
标签:

颐和园

玉澜堂

仁寿殿

乐寿堂

历史

旅游

人文

杂谈

分类: 旅痕散记

携子初游(六二)

----光绪幽囚玉澜堂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EF3513898FF80808131ABA98C.jpg

 

颐和园东门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

以仁寿殿为中心,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A7913C3463FF80808131AFD955.jpg

 

玉澜堂位于昆明湖畔,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1860年被烧,光绪1892重建,在清漪园时是乾隆帝的书堂,颐和园时被作为光绪帝的寝宫。

寿殿穿过一条小路就来到了玉澜堂,这是这片生活区最南端的建筑。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6B46D37B3FF80808131ABA98C.jpg

 

玉澜堂正门玉澜门,采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建筑中王府大门的形式 (殿式门),面阔3间,坐北朝南,柱高3.47米。

乾隆题玉澜堂楹联:曙光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6B75D37B6FF80808131ABA98C.jpg

 

正殿玉澜堂面阔三间,外带东、西耳房各两间。明间外檐匾额玉澜堂 ,语出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玉泉涌微澜 而昆明湖水取自玉泉山,玉澜堂又临水而居,随时可观湖水潋滟,此名取得极为贴切。如果对照当地的景致,确实会有一种非常贴切的感觉。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56A6F3797FF80808131ABA98C.jpg

 

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坐落在汉白玉台基之上,面阔五间,前后出抱厦,左右有耳房与正殿相通,匾额楹联均为慈禧手书。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2E6D94396EFF80808131ABA98C.jpg

 殿内乾隆题玉澜堂:曙光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及殿外渚香细裛莲须雨;晓色轻团竹岭烟。玉澜堂2副楹联,形象地点染出玉澜堂烟雨朦朦、荷香细细、水光浸晓、曙色映阶的迷人景观。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2E70BC3971FF80808131ABA98C.jpg

 

乾隆年间这里是皇帝的一处书斋,亦是帝后游园时的休息之所。乾隆有“迤逦沿堤步辇行,书堂小坐俯昆明”诗句。乾隆亦曾在此宴请群臣,临水赋诗。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913D237EBFF80808131ABA98C.jpg

 

玉澜堂的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均为面阔5间的硬山顶穿堂殿,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912C337EAFF80808131ABA98C.jpg

 

配殿霞芬室东侧匾额微风清穆,正对仁寿殿后假山中心小路穿堂门可至仁寿殿后门假山中心小路,昔日光绪皇帝早朝就走这条路线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CC8F7384FFF80808131ABA98C.jpg

 

前后檐 障殿帘垂花外雨,埽廊帚借竹梢风和乾隆题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 的楹联,展现的是一派帘外细雨润花、和风拂竹、室内泉声竹影、墨香满案的美景。

各个角落抄手游廊各有6间。能够看到旁边耳房亦能够通向后院的宜芸门。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A5C7A1341EFF80808131AFD955.jpg

 

西配殿藕香榭西侧面昆明湖,匾额为日月澄辉。穿堂门可直达昆明湖岸边的码头这座院落极像江南水乡同里、南浔,无论出行还是游湖,均非常便利,可谓四通八达。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2FDAB6397FFF80808131ABA98C.jpg

 

前后檐慈禧题 玉瑟瑶琴倚天半,金钟大镛和云门”“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的楹联,则将玉瑟瑶琴、金钟大镛共鸣的天外之音,与烟云缭绕、金砖碧瓦的如画仙境,共同呈现在世人眼前。

这两座配殿以及通向后院门路全体被慈禧开启,当初尚存有开启的砖墙。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A14F73809FF80808131ABA98C.jpg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

慈禧每年从4月初到10月在颐和园大约住有七个月,而这七个月中玉澜堂就是光绪皇帝的监牢。为了防止他逃走或者里外通风报信,就在玉澜堂两座穿堂配殿内横砌一道砖墙,封闭了东、西出口,清雅宜人的书堂从此变为凄苦寂寥的牢笼。

今虽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见到痕迹。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A5C32A341DFF80808131AFD955.jpg

 

对于这段本来不该发生的史事,陈志岁《玉澜堂》诗明知故问地写道:咫尺霞芬与藕香,万般无奈玉澜堂。到今人议前清事,为底幽囚光绪皇。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915E737EDFF80808131ABA98C.jpg

 

玉澜堂正殿内陈设大多是乾隆时遗物,御案后紫檀木屏风很有特色,画面立体感很强。

地平床宝座、御案、香几、围屏等均为浅色沉香木和深色紫檀木镶嵌拼贴、雕造而成,高雅端庄,制作精美,极为珍贵。两端的玻璃立屏,又衬托出简洁高雅、古朴清爽的审美情趣。

东暖阁为光绪的早室,西暖阁为寝室。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如翁同和、康有为等,都曾在此留下历史的痕迹。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914FA37ECFF80808131ABA98C.jpg

 

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CC9DA3850FF80808131ABA98C.jpg

 

玉澜堂在乾隆时是皇帝的一座书堂,嘉庆朝皇帝曾在这里办公、用膳、召见大臣。道光年间,为节俭开支,撤消了一些陈设,这里被用来赐宴有功的大臣。清漪园时期,殿内陈设的主要格局是:

殿内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宝座后为五屏照背。地上设有盖火盆。落地罩内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两边安冠架、书桌。桌上放置瓶、盒、砚、匣。匣内盛水盛、笔山、册页、墨床、墨等物。

东西间东西靠墙安设几案,上置樽、钟、鼎、铎、书籍等物。墙上贴有字画。后抱厦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床上左边设香几,上置册页、石盒、插屏。右边设书桌,上置册页、手卷等物。床两边安放樽、炉、奁、镜等物。靠南墙安放几案,案两边设书格,案上、格内皆陈放书籍。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A1621380BFF80808131ABA98C.jpg

 

东间面西安楠柏木包厢床,床左边安放香几,放置书籍。右边安放书桌,放置书籍和盛放玉版的盖匣。地上设有盖火盆。明柱前安放高足香几。曲尺影壁四面贴有山水画。

西间东边设楠柏木包厢床,两边安放书桌。左桌安设觚,墨、瓶、砚、匣。右桌安设炉、瓶、盒、手卷、册页等。西墙楠木条案上设玉壶春、字帖和书籍。西边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上设香几,安放书籍、册页。旁有冠架、书格。落地罩外靠东墙安放书案,上设书籍、梅瓶。地上设铜火盆。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B44AD3829FF80808131ABA98C.jpg

 

西抱厦面东安放楠柏木包厢万字床,上设手卷、如意、盒、几、盘、匣、瓶以及内盛碧玉刻"万寿山清漪园之宝"印玺1方的紫檀盖匣。炕案上设瓶、罐、书籍,内盛青玉刻"万寿山清漪园之宝" 印玺1方的雕紫檀罩盖匣。书格1对,左格内设花觚、柳斗、左右抽屉内盛有册页。床上设绢做龙舟2对、紫檀座1对、红木座1对,牙做龙舟1对。

玉澜堂的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在清漪园时陈设也相当丰富,有罗汉宝座床、九屏照壁、宫扇、绣墩、炕案、插屏镜、条案、册页、字画等。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EF4A03899FF80808131ABA98C.jpg

 

1898年后,两殿中砌起南北向砖墙,陈设撤消。殿外陈设仅存石座。

光绪时期,玉澜堂被用做光绪帝的寝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在此,殿堂中仅有家具等日常用品而极少文玩装饰。

1949年后,玉澜堂按宫廷原状陈设布置,陈设品种中和了两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保留着早期的"书堂" 和晚期的"寝宫" 特色。殿内正中地平床上的宝座、御案、掌扇、围屏等陈设,都是乾隆时的物品。特别是用紫檀木和沉香木镶嵌、拼贴、雕造而成的宝座、御案、香几,造型挺秀、花纹细腻,是颐和园家具中的精品,从中不难看出皇家用品的华丽和贵重。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B43AC3828FF80808131ABA98C.jpg

 

然而,华贵的生活设施并不代表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公元1898916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危急时刻曾在玉澜堂召见过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对他给予热切的厚望,要求他支持变法,在关键时刻实行兵变,令他敏捷掌握军权杀掉慈禧的重臣荣禄,从而实现自己变法强国的梦想。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DE7953888FF80808131ABA98C.jpg

 

可是,狡诈的袁世凯却阳奉阴违,转身就天津荣禄行辕密报了光绪帝的授命。荣禄大惊失色连夜赶赴北京,在丰台下火车疾奔颐和园向慈禧密报。

慈禧则当夜赶赴紫禁城,软禁光绪,命令九门提督捕杀维新党,致使戊戌变法惨遭失败。五天以后,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说皇帝有病,她要再次训政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DE9DC388AFF80808131ABA98C.jpg

 

从此,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严密地囚禁在玉澜堂里,前后长达10年之久。为了防止光绪皇帝与外界联系或逃跑,还命人在玉澜堂里砌筑了几道围墙,东、西、北三面的通道都被堵死,正南由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日夜看守。光绪被软禁在玉澜堂时,四面的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30A68E398DFF80808131ABA98C.jpg

 

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玉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和历史见证供游人参观。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B29CB1356FFF80808131AFD955.jpg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光绪皇帝是在中南海瀛台被囚禁致死的,其实那只是他冬天的囚所,夏天光绪皇帝一般是跟随慈禧太后被囚禁在玉澜堂里的。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B29721356BFF80808131AFD955.jpg

 

玉澜堂后面的庭院正中,是用北太湖石叠起的2座假山,院西临湖建有夕佳楼,其名出自陶渊明《饮酒》诗中山气日夕佳句,意为观赏夕阳佳景之楼。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B2990A356CFF80808131AFD955.jpg

 

夕佳楼坐西朝东,为2层硬山顶。檐、柱间悬挂几副匾联隔叶晚莺藏谷口,唼花雏鸭聚塘坳”“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画静竹平安” “凤生闾阖春来早,月到蓬莱夜未中”“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B29A4A356DFF80808131AFD955.jpg

 

生动地描绘了此处当时莺啼鸭鸣、花竹扶摇、水澄山清、皓月当空的迷人晚景。

夕佳楼联曰: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夕佳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佳楼联曰:隔叶晚莺藏谷口;唼花雏鸭聚塘坳。

夕佳楼联曰:风生阊阖春来早;月到蓬莱夜未央。

 

 

 http://img2.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10/0131B2B29B76356EFF80808131AFD955.jpg

 

夕佳楼楼式的建筑在平面上突出于院墙之外,立面上高出于平房之上,既便于远眺,又打破了沿湖建筑群体的平板单调感,突出了万寿山东部建筑群体轮廓线的起伏。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6B64C37B5FF80808131ABA98C.jpg

 

在仁寿殿之后重要有三条路。从仁寿殿南侧向南能够到万寿山东岸的知春亭和文昌阁以及玉澜堂的正门。从仁寿殿北侧达到德和园和宜芸馆的宜云门,还有就是从仁寿殿的正前方山障旁边小路到玉澜堂的东配殿之外,只是这所东配殿当年慈禧开启,所以能够向南北方向会集到宜云门和玉澜门。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DE5523886FF80808131ABA98C.jpg

 

玉澜堂的正门玉澜门白天虽然大开,却有着很多太监和官兵守卫。光绪虽然为玉澜堂题楹联:绿槐楼阁山蝉响;青草池塘彩燕飞。但是可悲的是被慈禧囚禁的光绪皇帝根本没法自由出入。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56EC7379AFF80808131ABA98C.jpg

 

在院门外有一对守门的石头叫母子石,连同底座高约2米,这是两块极普通的岩石,左为钟乳石,右为角砾状灰岩。石体既无形又无纹理,质粗平淡,毫无生气,但却是慈禧太后特意从静宜园(香山)移来至此的。

一块大一点像一个老人,一块小一点像一个孩子,老人扭头去看自己的孩子。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B4765382CFF80808131ABA98C.jpg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以不得罪支邦为由,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清王朝在亚洲最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面临列强的瓜分,这使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等非常激奋。以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为代表的改良派上书给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得到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支持。

 

http://img0.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B46AA382BFF80808131ABA98C.jpg

 

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在暗中阴谋策划废黜光绪皇帝,在最关键的时刻,由于两面派袁世凯的告密,使得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光绪也皇帝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被囚禁在玉澜堂。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30A508398CFF80808131ABA98C.jpg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2FDFD43983FF80808131ABA98C.jpg

 

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后。慈禧太后让人从静宜圆移来母子石放在大门之外,这是慈禧为了发泄对光绪搞维新变法的仇视,示意顽石尚有母子之情,责骂光绪忘恩负义而不及顽石。就是暗示光绪忘却了是谁把他推向天子宝座的,还不如石头。狠毒之心昭然若揭。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A17E6380DFF80808131ABA98C.jpg

 

相传,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玉澜堂后,整天唉声叹气,郁闷不已。他身边的小太监看到皇帝这样实在不忍心,就想了一个办法,便找到了与光绪同被囚禁在颐和园的珍妃,想让她劝说一下光绪。把珍妃打扮成太监的模样带到了玉澜堂,与光绪见面。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7DA1837CDFF80808131ABA98C.jpg

 

光绪一见珍妃,恰如久旱逢甘雨,两个人手拉着手,说不尽的知心话,聊不完的分别情。可是,就在这时,慈禧听到了珍妃与光绪见面的消息后也来到了玉澜堂。在这危急关头,光绪只好把珍妃藏在了宽敞的桌子下,自己迎出门去。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2FDF083982FF80808131ABA98C.jpg

 

慈禧走到屋内环顾一看没人,也便放松了警惕。拉着光绪的手问他最近身体如何,光绪答很好。而后慈禧再问光绪其他的事,光绪便不再回答了。慈禧心中很是不爽,便气愤的起身离去。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56F56379BFF80808131ABA98C.jpg

 

走到门口看到子母石后便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光绪心如石硬,待她不孝。而光绪听说后,缓缓的说道:你心地如此狠毒,待自己的孩子都如此,还不如一块石头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CCAA03851FF80808131ABA98C.jpg

 

这两块极普通的顽石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故事而闻名于世,让我们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能体味那段历史,封关锁国的中国从此更加陷入帝国主义列强的分割之中。而戊戌变法的失败最终唤醒了国人思索的目光。

 

http://img1.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7D98E37CCFF80808131ABA98C.jpg

 

樾下客叹光绪诗曰:

浮生苦色凝朝露,玉殿秋来夜正长。风卷翠帘犹怅望,雨飞朱阁乍凄凉。

徒思行乐愁应缓,岂料覆忧心转伤。残照晚庭逢世乱,一生遗恨断君肠。

 

http://img3.yododo.com/files/photo/2011-08-09/0131AE16B85C37B7FF80808131ABA98C.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