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行缘(一二四)----濂溪乐处知过堂

(2011-02-28 17:12:34)
标签:

修思永

濂溪乐处

花神庙

圆明园

历史

旅游

人文

杂谈

分类: 旅痕散记

论语行缘(一二四)

    ----濂溪乐处知过堂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B8E5201E6FF8080812E3F84F7.jpg

 

在宗教建筑群的东边是圆明园最大的景区,约有73亩,颇有一些华丽的建筑,包括以九根柱子作为主要屋架的建筑,四周有山丘和小溪围绕。这个景点的一个独特外貌,是在浅水上漂浮着大量的莲花,对中国文人来说,宋代大儒周敦颐曾写出为人赞扬的《爱莲说》,文章以莲花来比喻君子。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6141101B7FF8080812E3F84F7.jpg

 

乾隆很欣赏这篇文章,因此给这个景点命名为“濂溪乐处”,以显示他愿意跻身于许多有修养的君子当中。

濂溪乐处在文源阁的西北,环池带河,是圆明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2万平方米的园中园。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3FFF13F5017A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也称慎修思永,雍正年间就已修成。濂溪乐处是圆明园诸景中比较有特点的一处景区,全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留出东南水面广种荷花。湖四周被山团团围住,整个景区山水连成一片。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29A7D01A0FF8080812E3F84F7.jpg

 

岛山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卷九间卷棚歇山大殿,四围檐廊,南北抱厦,成十字形平面。大殿外檐悬有乾隆手书檐额曰“慎修思永”,内檐悬乾隆御书“濂溪乐处”匾。殿内设有宝座,后殿内有西暖阁,殿内建有仙楼,有楼梯可以自由上下,楼上建有佛堂。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CE62C01F5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2009年4月曾进摄)岛上残存遗迹

 

慎修思永殿还建有小型西洋戏台及西洋塔,乾隆皇帝经常来此喝茶听戏。慎修思永殿北为“知过堂”,堂内墙壁上挂《知过论》,后殿还设有自鸣钟一对。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3FFF16DB017CFF8080812E3F84F7.jpg

 

大岛最外围则群山环抱。众多的建筑如云香清胜、云霞舒卷、蕃育群芳、香远益清、味真书屋和池水共心月同明等散落其间。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6165B01B8FF8080812E3F84F7.jpg

 

在慎修思永殿东南河池上还有一组方形水上回廊三十七间,北回廊中架敞榭三间,檐下挂雍正御书“香雪廊”匾,回廊折东是“荷香亭”,为乾隆赐名。回廊南建有敞厅五间,檐下挂匾曰“支荷深处”。帝后可以在此从多个方向和角度观赏荷花池景色。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B896601E4FF8080812E3F84F7.jpg

 

 “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盛夏初秋,池中千叶莲花、并蒂莲触目皆是,花蕊簇簇,翠盖凌波,流风冉冉,“三千莲媛总低头”,“净绿粉红,动香不已”,令游人身心顿爽,清淡神怡。“花常留待赏,香是远来清”。“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B8C1501E5FF8080812E3F84F7.jpg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家住湖南营道的濂溪,后来移居庐山莲花峰下,在那里盖了一幢房子,取名“濂溪学党”,他本人则被称为“濂溪先生”。他常令二位弟子程颢、程颐寻孔丘、颜渊乐处,所乐何事的典故,被乾隆移来,题名“濂溪乐处”。而周氏《爱莲说》中的溢美之词也常被乾隆拈来逸神永日。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E72D90201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2009年4月曾进摄)岛上残存遗迹

 

其中的“香远益清”更是直接出自《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中君子者也。”用“香远益清”借喻君子品格高尚,声名远扬。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3FFF154E017B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园中有园,大中套小,内外交融,水陆相连,极富特色。游人置身厅堂或庭院,心宁气静,信步而游;放纵青山绿水间,神采飞扬,趣意盎然,不愧为圆明园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CE4E201F3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2009年4月曾进摄)原湖面围绕的大岛位置南望(从北向南拍摄)

 

濂溪乐处岛南乾隆时期建有花神庙一座,正名曰“汇万总春之庙”。各殿皆为卷棚悬山顶。花神庙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而建,正殿内供奉有花神牌位,庙前立有“莳花碑”,每年皇帝、皇后都要定期到此拈香。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CE58101F4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2009年4月曾进摄)岛上残存遗迹

 

花神庙前临河池,有一座水码头。大式绿琉璃筒瓦歇山调大脊5楹殿堂,前廊后厦,东西各建折角廊7间。东殿叫兰芳,西殿叫积秀。正北大式卷棚歇山筒瓦殿5楹,前廊后厦,东建便殿3楹,正殿叫蕃育群芳,院中央设一座石砌方鱼池。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3FFF1823017DFF8080812E3F84F7.jpg

 

莳花碑碑向坐北朝南,为汉白玉石质,螭首龟蚨,雕工十分精美,碑首篆书:万古长青。碑沿浮雕番草回文,左为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花朝后二日圆明园总管王进忠、陈九卿、胡国泰恭记碑;右为乾隆十二年,中秋后三日圆明园总管彭开昌、刘玉、李裕恭记碑。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29994019FFF8080812E3F84F7.jpg

 

碑云:近侍掖庭,典司艺花之事。于内苑拓地数百弓,结篱为圃,奇葩异卉,杂莳其间。每当露蕊晨开,香苞午绽,嫣红姹紫,如锦如霞。虽洛下之名园,河阳之花县,不过是也。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611B901B6FF8080812E3F84F7.jpg

 

清代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神诞日。年年在花神庙举行祭日。即日皇帝降旨,命内务府大臣代为恭记,定为仪制。有时皇帝亲自恭记,因此这天这里最为隆重。如道光四年二月十五日“万岁爷花神庙拈香,船台外学侍侯献戏一出,拈香毕驾幸同乐园戏楼,此日请皇太后辰正一刻十分,驾诸同乐园听戏,以例盛典”。

在花神庙东北,乾隆四十九年(1784)添建石航一座,并赐名“宝莲航”。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2985E019EFF8080812E3F84F7.jpg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毁圆明园,但濂溪乐处景区的“慎修思永”及“知过堂”两殿逃过一劫并没有被毁,光绪年间还曾进行了少量修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慎修思永”及“知过堂”两殿才彻底毁于战乱。

乾隆题濂溪乐处: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3FFF127F0179FF8080812E3F84F7.jpg

 

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纷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

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

烂漫六月春,摇曳玻璃影。

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

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

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B909601E7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2009年4月曾进摄)应为原湖面围绕的大岛(从南向北拍摄)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约七十五亩)的一“园中园”,山回水绕,是一处极好的学习环境。

泓:水的量词,指一片或一道。

君子:此处指菡萏,即荷花。清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

玉井:原为星宿名。此处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特大莲花。唐韩愈诗曰:“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藉如船。”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E737D0202FF8080812E3F84F7.jpg

濂溪乐处(2009年4月曾进摄)岛上残存遗迹

 

在一次拍卖前的预展中,一张皇家园林老照片被基本认定为圆明园建筑。随后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相关学者专家反复论证之后,基本断定此照片所拍摄的主体建筑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濂溪乐处知过堂大殿。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60FAB01B4FF8080812E3F84F7.jpg

 

照片上大殿有8根立柱,屋檐处雕刻有精美的图案。虽然庭院杂草丛生,但大殿保存基本完好。据史料记载,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因濂溪乐处景区位置偏远,并未被英法联军所焚毁,因而完整地保留下来。

圆明园被毁之后,外国摄影师使用各种方法混入圆明园,对未被完全焚毁的建筑进行拍照。从照片中建筑的破损程度看,拍摄时间大致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拍摄者应该是为取建筑全貌而架机在慎修思永殿西北檐下,因而慎修思永北抱厦西角被摄入画面。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首张圆明园木建筑老照片。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29C2201A2FF8080812E3F84F7.jpg

 

照片中的建筑就是改造后的云香清胜室,据记载,乾隆四十六年,山东巡抚国泰呈进雕漆棂楹屏扇等件,因而改造云香清胜室加以安装,调整内部格局,添修五间带周围廊抱厦一座,完工后改名知过堂,并作诗《题知过堂》以表心意。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610C201B5FF8080812E3F84F7.jpg

 

知过堂七开间南出带周围廊五间抱厦,与南面慎修思永北抱厦相距数米。知过堂与慎修思永殿东西山墙有矮墙相连,由于七开间的知过堂建筑体量较九开间的慎修思永殿小,因而矮墙呈外八字弧形,庭院平面呈宝瓶状,这些特点与照片中建筑一致。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1-02-20/012E40029B8701A1FF8080812E3F84F7.jpg

 

从外观上看,该建筑南向,与南面建筑距离很近,带周围廊的五间抱厦,屋顶为歇山卷棚灰布瓦,方形檐柱,柱上间装饰巨大的花板(类似可见北海小西天、故宫宁寿宫),建筑台明较低矮,湖石踏跺,前列数个石雕花架,整体外观大气又不失精雅,这些都符合乾隆时期大型皇家园林建筑的特征。建筑两侧有弧形镂空矮墙,矮墙后有小山,山外开阔无树可推测为水域。

濂溪乐处1860年躲过英法联军大火,光绪年间还试图修复,后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所造成的内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