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西岳庙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随感 |

西岳华山虽然近在陕西,但是由于慑于危险,始终没有勇气攀登。而对于山下的西岳庙,由于有著名的西岳华山庙碑,据说该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四年,后毁于地震,传世本有四种本。不知是否还有残碑在。但一直惧于近庙要登山,也一直没能下决心拜庙。近日,听老伴说西岳庙在华阴镇上,便决心前往。
西岳庙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落,其轴线与华山主峰形成一线,布局为坐北向南长方形的重城式大庙,朝向华山主峰,主要建筑沿着南北轴线左右对称。四周城墙建于明代,高10米,南北长525米,东西宽225米,周长1825米。整个西岳庙布局严谨,内城外廓,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形成重城式多单元的空间结构,亭、堂、楼、坊相错其间。西岳庙建筑群前后分为六个空间,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第一个空间为五凤楼前即入口部分;第二个空间为五凤楼后面的院落 ,曾被誉为陕西的小碑林;第三个空间即棂星门到金城门之间的院落;第四个空间的主要建筑有灏灵殿(正殿)等;第五个空间的主要建筑有御书房等;第六个空间的主要建筑有万寿阁、游岳坊、望河楼等。整个建筑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这六个空间相互衬托,协调对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西岳庙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汉武帝在华山脚下创建了祭祀西岳神的第一座庙宇集灵宫。后迁到靠近长安的今址。。
嘉靖二十年(1541年)前后,对倾颓的西岳庙又进行了修葺。修建后的西岳庙“有正殿五楹,殿后寝室各二楹,前为棂星门,七座头门,五座国朝碑楼,东西旱船各二座,外为楹楼,连以角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历时两年告成。修复后的西岳庙有寝、殿、门、亭二百一十二间。
清代对西岳庙进行过两次比较大的修建,一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二次大修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特别是陕西巡抚毕沅毕奏称西岳庙岁久倾颓,急需修葺,乾隆帝拨银十二万两,让毕沅酌情办理。
1979年,西岳庙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并开始收回了中轴线建筑的管护权,对石雕、石刻、古建筑采取了保护措施,八十年代先后修了金城门、棂星门及西城墙的部分塌陷段,并对庙门前棋盘街进行了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