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与紫薇郎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畅谈 |

紫薇花,开花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6——9月,四个月之久,花期长。其花朵呈团装花絮,颜色艳丽。开花时节,满树密密扎扎,花团簇拥,挹红叠紫,繁花似锦。宋代诗人王十朋有“盛夏绿遮眼,兹花红满堂”的诗句,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也感叹“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因此,紫薇又称百日红、满堂红。
查资料,紫薇花又名痒痒花,据传说当你撩拨紫薇的树枝、树干时,紫薇枝叶会随之抖动,就像怕痒反应一样。为此,我专门去寻找紫薇花树进行了试验,并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反应,可见对传说也姑妄听之,不可全信。
紫薇原产中国,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长寿树种。紫薇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史,唐朝时就盛植于长安宫廷之中,近几个世纪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紫薇的名称很多,主要品种按花色分为四类:紫红色的称紫薇,蓝紫色的叫翠薇,火红色的谓赤薇,白色的名银薇,各是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
自古中国就有用花卉比作求取功名成功,比如“折桂”,用折取桂枝表示事业成功。开元(713——741),因中书省曾改名紫薇省,取天文紫薇垣之意,于是中书令为紫微令,中书舍人又称紫微舍人,此时,紫薇树进入了宫苑,自然得到官员偏爱。白居易821年在长安任中书舍人、第二年(822年)出任杭州刺史前所写七绝诗《紫薇花》,“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诗中的紫薇花,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寄托。当时作者正在宫中值班,按规矩不能四下走动。静寂的丝纶阁,钟鼓楼的刻漏声声,加上局促的环境,使作者空虚无聊又郁闷惆怅,而可以做伴的,只有庭中的紫薇花,与人默默对望,寂寞花陪孤独人,只有心有灵犀与默契守护。
当时白居易已整整50岁知天命的年纪,回忆在长安时曾任中书舍人,所有他特意写诗,“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表达诗人对紫薇花的喜爱之情。
唐穆宗宗宝元年(公元825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杭州调任苏州刺史,初夏面对郡斋庭院中的紫薇,又想起了当年在长安时的紫薇花和当年的紫微舍人,一时间,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七律《紫薇花·紫薇花对紫微翁》: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从紫微郎到紫微翁,后者是他晚年居住洛阳所写。可见诗人经历了人世颠簸和宦海沉浮,每处所见紫薇花各有不同,却都有它们的陪伴和映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