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野菜煎饼

标签:
休闲 |
分类: 生活百科 |
老伴从外面回来,在菜市买回两把马齿苋,准备给我做野菜煎饼吃。呵!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尝到野菜的味道了,不由得让人想起十多岁时剜野菜的愉快的岁月。
那时候的孩子学习负担并不重,闲玩的时间太多。当然,也不忘给家里干活。每年的春夏之交,上树够香椿,捋洋槐花。槐花要趁花儿繁盛且花苞欲开未开的时节最香甜,这时候上树捋槐花收获巨丰,太多拿不回来,便脱下上衣包裹,甚至脱下长裤,扎好裤脚,鼓囊囊塞满衣裤满载而归,现在想起那槐花麦饭还令人垂涎。
有时候,跟一二玩伴拿上布兜、小剜铲去剜野菜。那时候,一出城外就是田地,城河两岸也是绿地,野菜很多。常见的野菜有:马齿苋、荠菜、蕨菜、蒲公英等。一开始分不清野草和野菜,跟上几个老练的小姐姐几次,也就成了内行。生活在农村的小朋友认识的野菜多,什么蕨菜、灰灰条、苜蓿、香菜、枸杞芽、蒲公英、车前草…… 我们家的孩子记不住那么多,只认识马齿苋、荠菜几种,所以,家中吃马齿苋、荠菜的机会相对就多一些。但是,长大后就很少吃到野菜煎饼了,想不到现在能在农贸市场买到野菜。
春天吃野荠菜,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描绘了青春女子在灿烂春光中轻快地采集野菜;《诗经》有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作题画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
在古代诗词中,对蕨菜的描写也是俯拾皆是,《诗经》中的“陡彼南山,言采其蕨”,描绘的就是人们谈笑风生,成群结队在南山采蕨的情景。温庭筠赞蕨菜:“蜀山攒黛留晴雪,蓼笋蕨菜萦九折”。李白写道:“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陆游更是对蕨菜钟爱有加,有诸诗为证:“箭笋蕨芽甜如蜜”, “墙阴春荠老,笋蕨正登盘”。
杜甫在《园官送菜》中表达了对马齿苋的喜爱:“苦苣针如刺,马齿叶亦繁。青青佳蔬色,埋没在中园。”
野菜的吃法很多,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辟疆所撰《影梅庵忆语》中所忆他的小妾秦淮名姝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我所知道的北方人吃野菜不外乎开水过后凉调(或者拌面摊煎饼)和热炒几种吃法,其实,干野菜蒸包子、包饺子也是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