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

标签:
休闲 |
分类: 生活百科 |

曾经在网上看到考古消息,2009年在木塔寺遗址出土三座僧侣墓葬,看到僧侣不同的三种安葬方式,特别是坐化安葬难得见到。有关方面打算用玻璃将地宫罩起来展示。这次有暇到木塔寺遗址公园,希望能看到惊喜。
在遗址公园内,除了看见清代所建山门及两株古龙爪槐外,古遗址已经荡然无存,也没有见到玻璃保护的古墓。不过公园随处安置的唐代诗人咏佛寺木塔的诗词书法刻石还是值得一观。
木塔寺,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该寺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目前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等几处遗迹。
2009年9月,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项目用地中尚留存的遗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门遗址,殿基线左右列植的两株古龙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沿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木塔遗址,为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当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经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