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2013-11-03 17:43:28)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文化畅谈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曾经无数次地驱车经过西安南郊沿山公路,也多次看到过《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牌子,都没有引起我的兴趣。这些年见得多了,总以为一定又是那个乡镇为了揽资搞的那些没名堂的玩意儿,一定又是介绍什么陕西十大怪之类的老掉牙见惯了的陈芝麻烂谷子,所以总是熟视无睹。

    年后,好友孙女士介绍让我们看看这个民俗博物院并给我们搞来了参观劵,才促使我有了这次行动。整个参观让我叹服,作为一个地道的西安人竟然孤陋寡闻,不知道自己身边有这么一个让人动心的好地方。

    经了解我们所见的古建筑、古民居都是从陕西各地迁建来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初建的一小部分。工程浩大呀!因时间关系,我只参观了古民居街。

    感谢这些有心人为抢救、保护古代文化遗产而做出的努力!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于西安南郊、秦岭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北麓。博物院创办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始,历尽艰辛,抢救保护珍藏了周、秦、汉、唐至民国的民俗遗存及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赞誉院藏明清古民居群及大批独具特色的精美石雕拴马桩等,为“世界性的奇观珍宝”、 “天下一绝”。

    博物院建设呈明、清园林风格,形成了一个民俗风情旅游新景观。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抢救、保护、研究、整合弘扬民间文化的事业,被誉为“国之壮举”,博物院成为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被列为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漫长的筹备和建设期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构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民艺、民风、民情的历史风貌。                     (小字介绍搜自网络)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大门外标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自古锺元气,望东来紫气,南来爽气,西来霸气,北来王气,气壮三秦,正气为魂,瑞气包藏八百里。

   院内从今观国风,看衣有朴风,食有简风,居有清风,行有雄风,风淳万姓,和风是本,良风化育五千年。*        炎黄根脉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门票120元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赵家门楼,民国靖国军旅长赵国勋私人庄园,原址在陕西白水县。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于右任书:地通乾元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对联:门高通德,德泽千尺金水渡;台仰怀清,清涵一片镰峰月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对联:虎踞龙盘气吞万里;金戈铁马名满九州           独领风骚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西京雄镇”门楼,明代建筑,原址在陕西白水县。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水槽上面人物栩栩如生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古民居街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梨园原址在陕西合阳,元代建造,明、清时期翻修。

    对联:国史流芳赐酒知恩荣如□;家风総美联珠之作述依□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戏楼对联:游游古院,看看秦腔,三尺舞台幻万象;品品香茗,聊聊文化,一壶龙井说千秋。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对面观戏楼陈设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巨大的木案子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偏房门楼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墙上雕饰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延年益寿石桌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阎敬铭(1817-1892),清代陕西朝邑人(今陕西大荔),1882年任户部尚书,1884年授东阁大学士。为官四十余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以善理财著称于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宅院原址位于陕西朝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两进两院式。分前房、东西偏院、二进门楼、东西厢房、上房。整个院落布局对称,宽敞宏伟。院内石雕、砖雕、木雕内容丰富,颇具气象。该宅院于上世纪50年代末因修三门峡水库被拆。1997年征购得房屋构件及砖石木雕,2004年依其族人提供的原貌照片复建。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前院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前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前院街房陈设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赵之谦、康有为书法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街房陈设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于右任等人书法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清代匾额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陈设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这个角柜第一次见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洪亮吉书法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洪亮吉(1746~1809) 安徽歙县人。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清代朴学、经学、训诂学、史学、舆地学的重镇,并因人口方面的学说而著称。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阎敬铭宅院上房-七间大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上方门扉花饰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厦房陈设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梨园、闫宅            墙上浮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