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2009-02-24 16:06:45)
标签:

文化

分类: 求索翰墨

    近日,朋友给我发来几桢书法照片,是元代凉州太守杨如寿为《清明上河图》所写的序言,因是行草书,让我释文。草书洋洋洒洒,共计446字,笔走龙蛇,或卷或舒,乍轻乍重,率意而为,妙造自然。
    《清明上河图》乃北宋张择端所作,有5米多长,近七百个人物,为国家一级文《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物。而我对它的印象也只限于原来中学课本上的那幅栱桥而已。但是,曾有兴趣看过几篇有关这幅名画的文字,觉得很有趣。关于这幅画所表现的时间,大多认为表现的是清明时节,杨如寿的序言也是这样写的。而1981年,孔宪易先生首先提出怀疑,认为画中驴子驮的木炭,清明时节天气渐暖,不可能用木炭,而且画中有石磙子碾粮、多处出现扇子、西瓜以及疑似茄子等物、孩童的服饰,认为应该是秋景。而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认为,宋时人们有一个生活习惯,手中经常拿一柄扇子,作为“便面”使用,即看见熟人不想寒喧,便以扇障面。人们都习以为常,别人也不会怪罪,真为我们增长了见识。另外,有人认为“清明”是指清明盛世而不是清明节。至于“上河”的说法就更多了,有说河上游,有说逆水行舟,有说上坟,有说赶集,有说御河……恕不冗述。
    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同我一样,没有见过杨如寿的这幅书法作品,这里,把它同释文一同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清明上河图》杨如寿书法欣赏

    释《清明上河图》题款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只翰林画史张择端所作之神品也。
    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喜于绘事,本工其界画,尤擅于市桥、邑屋、舟车、山村、草树、马牛、人物,以及衣冠之,出没远近,无一不臻其妙,并自成其家数也。
    清明上河图乃描绘北宋之都城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之市俗人事而故名也。其画面幽雅,写景生动逼真,城郊农村清明时节之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村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村头之大道上人员簇拥,有骑而奔驰,有踏青扫墓而归者。此处乃以拱桥为中心,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拥挤不堪。并见商肆林立,有驻足而观者。桥下之舟楫川流不息,篙师缆夫牵重舟逆急流,力图寸进者。街市则见商店鳞列,市容之繁,行人往来频频,南来北往,有士农工商医卜僧道胥隶,骑而赶集。有载货之货车者,多匹之马车拖曳者,妇幼乘驴者,有以物易物之货郎担者,执斧而锯者,困而睡者,以板为舆者,驴羸马牛槖駞之属,屋宇则官府之衙、市釐之居,村庄寺观之庐屏障篱野之制。店肆之所鬻者若酒若馔,雅货百物有题匾,名氏字画人与物多至不可指数。而笔势雅意,而逸趣生动,隐见殊形、向背相准,无其错误之跡也。然此图之妙若非昼作夜思、月累岁积不能到其妙处,实为无上之神品。    
    癸亥之仲春月    凉州太守  杨如寿

 

2009.2.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