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之“冤”何处申

近一周来,我在访问博友的博客时,在博友的[访客]记录中没有发现有脚印留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很是无奈无助。
上网搜了一下,发现类似情况竟还不少,至于原因,大多也都说不清楚,“愚民”多多也。于是昨天下午,斗胆打了新浪的客服电话(95105670),得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大意是:在短时间内访问的博客量超出了限定的可访数,被视为恶意点击,而受到了“限制留脚印”的惩处,并会视情节轻重,决定受限时间(谓之“刑期”当不为过)的长短。
呜呼,贱民自来到这个世界,除了难得会在兴来之时,于同学、同事、朋友晤娱之中,搞个恶作剧以求一乐,或可与“恶”联姻。于此之外,几十年来,还从未戴过“恶”帽,更未有过因“恶”受惩的不良前科。不想今时今事,栽在了新浪的博里,如此不白之冤,当于何处去申?也罢,依新浪之强、之牛、之霸、之残,纵有天大之冤,却又如何?
不过,话总还得让说吧。
我就纳了闷了,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把博客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开放性交流平台,在此结识朋友,抒发情感,拓扬志趣,博采众长,相互展开深度交流与沟通。博客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网络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时空性等特点,实现博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和互相提高。而这种交流、学习、促进和提高,正是通过博友间的互访得以实现的。也正因为博客中的“客”之“博”,而可以结交、拜访尽可能多的朋友,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没有或限制互访,一切便无从谈起,博友们又何必在此开博呢?而互访之中,对走访到的一些博客,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看或不看,细看或粗看的选择。因而,或仅览几个博文标题,或一目十行一览而过,留个脚印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开,厄或因时间关系先看个大概而后再择机细细品读,那确是常有之事。同样,在一些博客中,连续看上三五篇,认认真真地写一段评论留言,停留十数分钟,数十分钟乃至于以小时计,却也是常有之事。新浪又何必怀此等小人之心,在这上面划什么杠杠,画什么圈圈呢?
说到“恶”意点击,说是为了增加博客的访问量,那又怎么样呢?这就能罪之以“恶”了吗?每一位开博之客,每一篇发博之文,总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博友品读赏鉴、明论评点,以期对自己的作品(文、图、诗词、书画等)在形式、结构、立意、言志等等方面广谋从众,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精确的把握,从中汲取营养以滋润丰富自己今后的创作,这又“恶”从何来?该当何“罪”?退一步讲,你那个访问量,对一个致力于“文言志”的博主而言,又值几两白银,能有多少实际意义呢?“量”并不提升“质”,“质”也并不聚升“量”。
且看新浪精心经营的名人博客,那访问量过亿的名人,并不是因你的“量”而“名”,而是因她的“名”而“量”。倒是新浪自己,因为“名”能聚“量”,才会为“量”而营“名”,把“量”放在第一位,因为那是你的利益所在。然古人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实也无可厚非。可对我们千千万万的草根博客来说,又有谁在终日为三斗米而奔窜惶恐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这点清闲无聊地化在这种无稽的“量”上呢!即便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偶尔为之,仅此而已,实在也“罪”不当“惩”呀!
当然,真怀“恶”意之访客,倒也不是没有。你看那隔三差五时不时地出现在留言、纸条、评论中的中奖诈骗信息、淘宝网页广告、不良染色博客等为广大博友所深恶痛绝的大量“垃圾博客”,怎么就能那么泛滥、那么通行无阻呢?你们那“疾恶如仇”的除恶才能为什么就不去施展一下呢?
再者,你既然有这么强的高超技能,这么多的旺盛精力,用来对付草根们这些已经少得可怜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用于把你的博客整合得更完善更臻美呢?譬如速度、譬如新版消息和个人中心与旧版新浪空间的一致性和简洁性、譬如关注人气与好友的作用异同、譬如评论中同一评论的重复发送等等。面对这些既浪费资源又混乱无序的状况,为什么竟然无动于衷呢?
诚然,“恶”也罢,利也罢,你有你的评判标准,在你的地盘上,自由你说了算。可总也得地道一点吧,稍微来点儿人性化,与你并无伤尊严,与博客们则少些烦恼。一是有个告示,即事先昭告博客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二是有个警示,即事中警告博客当前正在实施的行为将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三是有个传示,即事后传告博客已因什么行为受到了什么样的惩处。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得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才是正道啊。
一说话就多了,就此打住。一段时间里,在下恐怕只能似影飘忽,来去无踪地拜访各位博友了,不是我想这样,而是我只能这样,还望诸君包涵!
加载中,请稍候......